阿爾瑪託蘭年代記·命運與命運一)
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當所羅門持著這樣的疑惑去詢問那個自稱為“神”的女人時,那個人說這裡是一座塔,一座嚴絲縫合、內部規律牢不可破的塔。這個世界正好處在塔的底端。
十五歲的所羅門尚不清楚「通天之塔」與世界有什麼關聯,難道它還能比聖教聯合的「愚者塔」更殘酷麼。
這時剛叛出聖教聯合不久的他仍在以“改變世界”為目標。但世界究竟有多廣闊,他還在用這雙腳去驗證。
烏戈、阿爾巴、法蘭、塞塔、伊蘇南、瓦希德……
他與不斷集聚的同伴們一起,組織了人族異族合作的反抗軍。
消滅所有的「愚者塔」,是支撐他們不斷走下去的事業。
讓所有的種族得到解放,是他們作為罪人之身無法一死了之的使命。
在神話傳說當中,是創世神「伊爾·伊蘭」賦予了弱小的人族以魔力,所有人類早在八百年前就已成為了能操控自然之力的魔導士。而獲得強大力量的同時,當時的人類也向其他種族發起了複仇。
「聖教聯合」,就是人族向異族複仇的組織。人族魔導士們聯合在一起,透過各種實驗,創造出了能夠剝奪異族思考的「愚者塔」,利用強權在這片土地上統治了其他種族數百年之長。
而他們,也曾作為暴徒之一,為愚者塔源源提供過殘殺其他異族的魔力。
人類與其他種族並無區別,只是弱小時滋生了仇恨,強大時製造了貪婪,這是幾百年間無休止的災厄的根源。
一直以來,所羅門都不相信那位神會獨獨青睞人類,賦予人類魔力。神話是能夠偽造的,揭開歷史的真相也許是一個陰謀。
他從內心深處絲毫不信神。在信仰虔誠的同伴面前,這一點他從未講明。
因此,行走於各大大陸之時,即使遇見了一個自詡為“神”的女人時,所羅門對她的說辭也沒有絲毫的反感或多餘的情緒。
可在其他人聽來,這無異於褻瀆了神名,因而強烈的憤怒讓他的同伴不願接納這個女人。
這個世界存在唯一的真神,這是所有種族共通的歷史,也是文明的鐵證,亦是不自言明的共識。可那位神應該是「伊爾·伊蘭」,而非眼前來歷不明的人。這個世界不可能會出現第二個神明。
即使這個女人確實看起來很奇特。她衣著華麗,面容威嚴,渾身散發著深邃的銀光,披在身上的輕紗有如流動的星象圖陣,簡直符合世人想象中的“神”。
那雙日月異瞳更是讓人無法久視,好像輕飄飄的一瞥,就能讓人失去戰意。他的同伴們就這麼以吊詭的方式敗在了她的手下。她就坐在那,什麼也沒做,但所有試圖攻擊她的人都會不由自主放下神杖,收回將要釋放的魔法,知道自己敗了。
這是不同於當世任何力量體系的“魔法”,連烏戈都無法找到對方出招的規律和力量源泉,這完全超出了最博學的魔導士的認知。她的身上存在著一種前所未見的“力”。
眾人對此人的去留爭執激烈。有人提出要把對神不敬的她趕走,有人提出可以把她留下,借用她的力量去對抗聖教聯合,也有人認為她是聖教聯合推出來的間諜,不應該讓她繼續留在這……
他們是在荒野上撿到的這個女人,而她蘇醒後所帶給他們的卻盡是些不愉快的談話。盡管她本人似乎毫無所覺,不知自己太過直白的回答顯得有多傲慢。
這人的面上無波無瀾,一如神祇般漠視著周圍因她而起的爭吵。這個女人從一開始就站在了與他們不同的高度進行交流,這種交流是不對等的,這也是矛盾的起源。
透過觀察得出結論以後,所羅門做了一個決定。
——他邀請對方加入了他的隊伍。
對方當時如此答道:“我知道你想做什麼,可我無法給予你任何幫助。”
就像神話裡蒙上神秘色彩的祭司一樣,這人好似從他身上預知到了遙遠的畫面,但又像所有的窺探天機者一樣故作高深,說著似是而非的話。
當他再次追問她是否看見了什麼時,這人又只有這麼一句:
“我看見了你們的命運。”
命運,帶著什麼樣色彩的命運?所羅門好笑得想這麼反問,模稜兩可的說辭放在魔法理論裡就是一個毫無意義的偽命題,讓人連探索的慾望都沒有。
“我說出來只會影響你們的判斷。這是註定的,但也充滿著未知。”
“就像一本故事書一樣嗎?結局充滿著既定性,可我只要在觀閱過程中不去提前翻看結局,那麼就還有猜測各種可能性結局的動力?”
自小博覽群書的所羅門快速推導著對方的話中之意,想著想著,他忍不住笑了,如果伊爾·伊蘭在這裡和他對話差不離也是這樣,神神道道,細想下去又空洞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