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了心理準備,不過這會兒見到人依舊有些驚訝,無他,年紀太小了。
鄉下孩童一般是六七歲或者七八歲才開始去唸書,不像城裡人家境好又重視教育的三四歲就開始啟蒙了。
他還以為好友口中的好苗子至少也有個九歲十歲,沒想到竟然是個六歲稚童。
姜淳給他的印象一點也不像鄉下孩童,這周身的氣度看著倒像是大戶人家培養出來的。
宋夫子考核了姜淳一刻鐘後就拍板決定收下這個學生,姜淳給宋夫子行了拜師禮。
宋夫子喝了茶,又慢悠悠開口,“書院裡每旬休息一日,大部分學生都是要住宿的。
景安也不能例外,不過景安年紀尚小,不知道他的自理能力如何?”
書院裡能外宿的一般是在書院附近租了房子或者家就在書院附近的,還有就是一些有特權的人,比如縣太爺家的公子、縣裡富商之子這類人。
他家裡有年紀相當的孫女,自古男女七歲不同席,否則他倒是想讓姜淳住他家裡。
陳曼當即回答,“到時候讓小廝來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陳曼也沒想到會是這樣,她以為只要在縣裡買了院子就能當走讀生呢。
不過這樣也好,松山書院在縣城郊外,來回要花費不少時間,與其每天將時間花在路上,還不如讓淳哥兒住在書院,這樣能讓淳哥兒多睡已彙入也能鍛煉淳哥兒的獨立性。
劉夫子上著課突然打了好幾個噴嚏,任他如何也想不到陳曼會這麼大手筆直接在縣裡買一個院子,他以為陳曼會在書院附近租房子呢。
回去的路上,淳哥兒突然開口,“奶奶,姐姐去繡坊的時候都是自己照顧自己,我也能照顧好自己。”
姐姐能做的事兒,他也能做。
陳曼摸了摸他的腦袋,“奶奶手裡還有些錢,既然有這個條件咱們就不委屈自己。
你多花些時間在讀書上早點考取功名,比自己多洗幾年衣裳要強。”
當初是鎮子上的繡坊不允許,否則陳曼也會讓小米“走讀”。
書院裡小廝照顧少爺生活起居這樣的事兒比比皆是,有些農家子即使沒有小廝,家裡或者族裡也會讓一兩個年紀相當或者大一些的人來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就是為了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
淳哥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他知道因為自己念書的事兒,家裡已經不計成本地投入了太多太多,他一定要努力念書爭取早日考取功名。
唐婉兒聽了感動之餘緊迫感更甚了,感動於婆婆對兒子的一片拳拳愛心,還有對掙錢的緊迫感。
這天,陳曼帶著淳哥兒去了牙行,打算給他找一個機靈靠譜的小廝。
此時,唐婉兒正在家裡做刺繡呢,她現在做的不是繡帕子和繡荷包的活兒,而是在成衣鋪裡接了繡衣服的活兒。
成衣鋪子會將半成品衣服外包給繡娘,繡娘們按照花樣子在衣服上刺繡,這比繡荷包和帕子要掙的多,不過也要麻煩許多。
聽到動靜,唐婉兒連忙放下手裡的活兒走了出去,出去一看就有些吃驚。
“娘,你們回來了,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