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婿聞言心裡一動,對視了一眼心裡都有了打算。
看著意動的二人,陳曼悄悄朝姜蘭花和姜菊花眨了眨眼,兩人眼睛亮晶晶的,微不可察地點了點頭,她們別的不會,不過枕頭風還是會吹一吹的。
果然,不出三個月,姜蘭花和姜菊花兩家也分家了,陳曼信守承諾,一家給了兩對兔子。
今年淳哥兒已經四歲,小米也六歲了,陳曼將小米送去鎮上的繡坊學刺繡。
沒了姐姐的陪伴,四歲的淳哥兒開始跟著堂哥們四處玩耍。
這天,淳哥兒低著頭嘟著嘴回家了,
“淳哥兒這是怎麼了,小嘴撅得都能掛兩個油壺了。”
淳哥兒坐在廊下,兩隻手撐著下巴,一臉鬱悶,“七嬸娘不喜歡我。”
他嘴裡的七嬸娘是族長家小兒媳,這個小兒媳孃家是鎮子上的,為人向來高傲,看不上他們這些鄉下人。
陳曼蹲下來問,“為什麼。”
淳哥兒嘆息一聲,“我也有錯,權哥三字經沒背會,我在旁邊小聲幫腔,七嬸孃的臉就黑了。”
族長家的幾個孫子六歲後都會送去學堂念書,學不進的念兩三年認幾個字就回家了,學得進的多念幾年。
能學進去的,族長會找關系將人送到酒樓、米鋪等地方當小二。
權哥兒是族長小兒媳的兒子,今年剛進學堂。
淳哥兒和權哥兒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玩到樂意一塊兒,淳哥兒也喜歡去權哥兒家玩,時間一久嘴裡偶爾也會冒出幾句三字經。
今天族長小兒媳讓權哥兒背三字經,沒想到權哥兒沒學會,淳哥兒這個湊熱鬧的倒學會了,這讓她如何不黑臉。
陳曼摸了摸淳哥兒的腦袋,“過兩天奶奶去賣了兔子,給淳哥兒買三百千回來,再送淳哥兒去學堂念書。”
她平時做飯菜都會放一點點稀釋後的靈泉水,所以小米和淳哥兒比旁人要聰慧一些,小米的聰慧體現在心靈手巧上,才去學刺繡沒多久就得到了繡坊管事娘子的喜愛。
淳哥兒的聰慧則是體現在學習上,他記憶比一般人要好很多,像權哥兒在學堂裡夫子天天教的東西都沒背會,淳哥兒偶爾聽上幾遍雖然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不過卻一字不落地記住了。
她本想等淳哥兒六歲再送他去學堂的,不過現在看來還是早點送去的好。
淳哥兒眼睛亮晶晶,“真的麼,淳哥兒喜歡念書,謝謝奶奶。”
他不止一次聽七嬸娘讓權哥兒好好念書,說讀書考科舉能光耀門楣,考上舉人老爺或進士老爺能當大官讓家裡過上好日子。
他雖然不懂什麼是光耀門楣和科舉考試,可是他也想參加科舉考試,考上進士做官讓奶奶、娘親和姐姐過上好日子。
第二天,陳曼去縣裡送兔子,回來的時候趕著一輛騾車,沒錯,在儲物櫃裡待了幾個月的騾車終於能光明正大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