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遇到困難時族人之間都會相互幫助,但是誰不想自己的付出能被人看在眼裡、能被人感激呢。
送完禮回到家唐婉兒已經醒了,她是個勤快的人,一點都閑不住,這會兒正在煮豬食呢,家裡養了一頭大肥豬,留著年底賣錢。
“淳哥兒娘,這兩天你孃家人來了吧,你有什麼打算?”
元朝是一個風氣比較開放的地方,官府鼓勵寡婦再嫁。
唐婉兒還這麼年輕,親家母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再掙一次彩禮的好機會。
哐當,水瓢落地。
唐婉兒眼神慌亂,哀求道,“娘,您別趕我走,我不想再嫁,這輩子我只想守著您和淳哥兒他們過。”
她娘昨天確實瞅準機會問過她,“你還這麼年輕,難道要空守一輩子?”
她明白孃的意思,她娘嘴上說著疼她,實則不過是想再賣她一次好給家裡弟弟換彩禮。
她家二女三子,她排行第二,從小就不如大姐得寵,家裡三個弟弟都是在她背上長大的。
最小的弟弟今年十六歲,已經到成親的年紀,爹孃正為彩禮發愁呢。
陳曼看著她認真道,“你確定麼,如果真的決定不再嫁,家裡肯定有你的房間,但是以後想再嫁就難了。”
唐婉兒點頭如搗蒜,“確定了,我不想再嫁,娘您就留下我吧,我一定勤快幹活,多做繡品補貼家裡。
以後繡品賣了錢全都給娘,我一分都不拿。”
婆母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和善婆婆,從來不讓她立規矩、更不會打罵她。
嫁人後她才知道原來生活可以這麼幸福,不再有做不完的活,不再有隨意打罵。
不用再過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幹得比牛多的日子。
婆母甚至還託人教她刺繡,她的繡品、丈夫打來的獵物賣了錢婆母也只收一半,剩下的一半給他們自己拿著。
嫁過來不到三個月,她臉上就長肉了,連大姐都羨慕她說她掉進福窩裡。
這樣好的婆家打著燈籠都找不著,而且她不認為再嫁能嫁到什麼好人家,她腦子又沒坑,怎麼會放著自己的孩子不管上趕著給人當後娘。
陳曼點頭,“行,以後你孃家那邊我來處理。”
在元朝,女人初嫁從父再嫁看婆家,只要她不開這個口,唐家就算說破了天也不能私自將唐婉兒許給別人。
唐婉兒心裡一鬆,感激地看著陳曼,“謝謝娘。”
陳曼揹著手走出廚房,“行了,你繼續煮豬食吧。”
原身本就不是個刻薄的人,對唐婉兒這個兒媳婦著實不錯。
如果不是姜栓、姜山和姜淳三人接連死亡,又被心懷不軌之人從旁攛掇,原身也不會鑽牛角尖從而性情大變。
想到此,陳曼眼裡幽光閃過,那些人識相的最好別來惹她,否則她不介意讓他們親身體會一番什麼叫切膚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