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姝長到八歲時,旅遊的慾望戰勝了她對奶奶的畏懼心,嚷嚷著要跟著一起去旅遊,陳曼只用了一個暑假就把她的嬌氣給扭轉過來。
也因為這次的經歷,她再也不嚷嚷著要去旅遊了,因為她知道奶奶和哥哥拍出來的東西都是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別人,個中艱辛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受陳曼的影響,陳巖很喜歡旅遊和拍照,並且成了一個業餘攝影師,拍出來的照片還時不時獲得小獎,這讓一些專業攝影師看了嫉妒不已。
旅遊和拍照只是陳巖的愛好,他的主業是高校教授,高考時他以全省理科第一的成績考上了心儀的大學,然後一路深造最後成了一名博士後,畢業時順利留校任教,之後更是成了一名桃李滿天下的教授。
陳巖優秀,陳姝也不差,不過她的優秀不體現在學習上,而是體現在美術上。
陳堯和羅麗清也從小就給她報各種畫畫班,高中時更是作為藝術生參加高考,後來也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三十二歲那年在家人的支援下開起了畫廊。
羅麗清和陳堯的生意也做得風生水起,在縣裡生意飽和之後兩人並沒有偏安一隅,而是開始在各處尋找契機,最後將奶茶店開到了市裡和省城。
因為羅麗清不停地研發新品,兩人在經營加盟店的同時也開起了自營店,隨著時間的推移,口碑打出去後,自營店也廣受歡迎。
離開紅泥村的第五年,陳曼就以親情價將果山打包賣給了大侄子,大侄子對此感激不已。
陳曼的酸野店並沒有因為她去旅遊而荒廢了,反而跟隨陳堯和羅麗清的腳步在一步步擴大。
陳堯夫妻的奶茶店開到哪裡,陳曼的酸野店就開到哪裡,兩人的奶茶店旁邊必定有一家小小的卻客似雲來的酸野店。
陳營回到鎮子上第二年就用賣掉房子的錢在縣裡買了房子,在縣裡買了房子之後他就將女兒的學籍轉到了縣裡的小學,遠離了鎮子上那些風言風語。
他之所以在鎮上住不過是為了想看看大兒子,想離大兒子近一些。
發現大兒子一家過得很好他就放心了,接著就一心照顧小兒子和女兒。
為了能抽出更多時間照顧兒女,他還找了一份比較清閑的活兒。
或許對於陳堯而言陳營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不過對於陳營的另一雙兒女而言,陳營是一個非常好的爸爸。
在陳營六十歲後,陳堯開始履行他作為子女的贍養義務。
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有錢而給陳營很多養老費,而是按照當地的最低標準,每個月按時給陳營轉一筆養老費。
當然,夫妻倆在陳曼開始幫忙照顧還是小嬰兒的陳巖時就每個月給陳曼生活費。
期間一直沒有斷過,即使後來陳巖去縣裡讀書而陳曼始終留在紅泥村,更沒有因為陳曼有自己的事業而中斷生活費。
夫妻倆給陳曼的生活費金額隨著他們開的奶茶店數量的增加而增加。
這個世界,陳曼一直活到一百零二歲才脫離這個世界,因為老太太就是一百零二歲去世的。
她去世的時候兒子兒媳、孫子孫女以及曾孫曾孫女都守在身邊。
她因為旅遊而變現的財産多數被她換成了物資放到儲物櫃裡,少部分平分給小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