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南卻很肯定地說,是主動脈夾層,甚至還指出了位置。
第一時間讓病人躺在病床上不許動,立刻給病人開各種術前化驗,同時立刻通知院長王文昌,他自己就是心胸外科的專家教授,國內心外的權威。
再有就是,立刻讓人通知家屬,如果要做手術的話,這些準備工作都要做到。
王文昌聽說是升主動脈夾層同樣也是嚇了一跳,眼鏡都差點跑掉。
他仔細慎重地診斷之後,肯定了秦天南的結論,就是主動脈夾層,還是很危險的stanford a型,1970年stanford大學醫學中心提出的有別於debakey的另一個分型。
a型也是其中最危險的。
王文昌作為國內心外的專家權威,他當然做過主動脈夾層的手術,成功率……低到令人發指。
最重要的原因是現在的技術手段,主動脈夾層診斷非常困難,很容易誤診漏診。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即使做出了正確診斷,手術難度極高,人工材料質量也不好,容易打折扭曲,植入難度非常高,因此導致手術成功率也極低。
迄今為止在王文昌的留學及工作生涯中,總共只參與過36例主動脈夾層手術,他自己主刀的只有26例,手術成功的只有3例,最終存活的,0。
現在唯一的好訊息就是,病人的病人還處在極早期,主動脈還沒有發生大面積撕裂。
情況非常緊急,病人也一樣措手不及,誰能想到他就是手臂上割了個口子過來縫針,只說自己有點胸疼背疼,怎麼就出這麼大的事?
醫生說他心髒大血管那什麼夾層,聽都沒聽說過的病,但看醫生的態度卻是非常嚴肅,甚至就連醫院的院長都親自來了!
病人和匆忙趕到的病人家屬全都難以置信。
秦天南拿了條管狀的橡膠止血帶,給病人解釋什麼叫主動脈夾層,告訴病人情況有多兇險。
哪怕是在幾十年後,儀器藥物人工血管等,以及醫生的技術都比現在要高出好幾個層次,但手術成功率依然很低,更不用說現在了。
但不做手術,同樣是死路一條。
病人家屬忍不住哭了起來。
沒有任何人能給病人和家屬任何保證。
王文昌也只能告訴病人,他可以從協會裡給病人申請補助手術費,至於要不要做手術,由病人決定。
“不做一定死,做了有百分之一的機會能活,那就做嘛。”病人倒是豁達。
王文昌沒說話,因為病人可能連百分之一的機會都沒有。
這場手術,集結了全京市各個醫院心外的權威,就連助手都是外院的專家。
除了護士之外,唯一被批準進入手術室的只有秦天南,因為秦天南說她在港島的時候,讀過國外主動脈夾層手術的文獻資料,對國外這個手術流程非常熟悉,且在手術中她也能幫忙控制病人出血。
這場手術耗時足足12個小時。
手術成功了!
京一附院成了全國首家成功實施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的醫院。
哪怕是在幾十年後,某家醫院成功開展主動脈夾層手術,都是值得上新聞的大訊息,更別說是現在。
作為最先給病人做出主動脈夾層診斷的秦天南,也跟著手術團隊一起接受了採訪。
“第一個難度就是診斷,十個病例可能十個都會漏診,這種病太罕見也太兇險了……所以秦醫生才是這次手術的關鍵!”
“這類手術在國外同樣也難度非常高,不過國外成功案例比我們多。秦醫生看過大量國外文獻,對手術流程和各種突發狀況特別熟悉。”
“可以說,這次手術成功,秦醫生是首功!”
記者不斷點頭,在採訪即將結束時又問道:“聽說秦醫生只是個實習生?”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