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呂宋下沿的一連串島嶼鏈,從棉蘭老島往下,沿著馬路古海上的群島,穿過帝汶海……
這正是?宋時想要經略澳洲所無法越過的一環。
而?這條路線,不僅安全,一路上都有島嶼可以補充物資水源,還不會?驚動?在南洋經略的荷蘭人。
澳洲雖然?普遍被認為是?十八世紀的英國人發現的,但是?實際上。
不說常年?往來太平洋的西班牙人,就是?能從地中海遠航到帝汶海的葡萄牙人就不可能不知道澳洲的存在。
畢竟從帝汶海往南,不過幾天?的航程就能達到澳洲,而?澳洲上面的新幾內亞島更是?在十六世紀的早期就被發現了。
要知道,新幾內亞島的南端,沿著大陸架,哪怕是?獨木舟也能抵達澳洲。
太平洋的赤道無風帶雖然?危險,但是?這並不是?阻止西洋人開發澳洲的原因。
更深的原因是?,一個美洲已經讓西班牙和葡萄牙這種人口?並不算多?的國家費盡心思?,再來一個面積也不算小的澳洲,根本湊不夠人。
況且美洲有黃金白銀,有木料,有資源……
去南洋有大魏商品,有象牙,有香料……
澳洲有什麼?
就連與澳洲相?連的新幾內亞島上,生?活的都還是?茹毛飲血的土著,因為沒有外來的主食作?物,沒有大型動?物,只憑木薯與鳥類,魚為食物。
島上的土著只能維持著一個低蛋白的飲食的狀態,只能發展出了極端環境下的食人族……
旁邊的澳洲,對於現在的的世界來說,實在太荒蕪了,與帝汶海相?連的北端,更是?大片的沙漠和戈壁。
當然?,西方人,並不算第一個發現澳洲的人,甚至就連他們所謂的“發現”都帶著一股濃濃的居高臨下的地位。
早在《坤輿萬國圖》的南端,其實已經隱隱有澳洲的蹤跡了,上面清楚的標明瞭:瓦臘泥……判斷其或為一片相?連地,或為一島。
澳洲太大了,大到讓鄭和他們誤以為其與南極相?連,無際無邊。
以澳洲的大小,也確實與大魏國土的面積類似,它孤懸海外,自成一體不是?沒有原因的。
最重要的不僅僅是?澳洲的土地,澳洲雖然?遼闊,但是?在沒有現代工業化種植技術的時候,適合耕種的土地面積相?對來說並不多?,對於大魏現在的財政而?言又是?一個新的負擔,即使?是?代英,也是?流放人員近一百年?才慢慢讓澳大利亞變成白色。
好就好在,在澳洲的地表就蘊藏著數量巨大的鐵礦,其純度幾乎達到了50以上,而?剛好大魏是?一個極度缺乏鐵的地方。
即使?是?初步階段,以澳洲的土地與資源,也能與大魏形成了互補。
就像是?大魏缺失的一塊,冥冥之中卻散落在了大洋的另一端。
而?其中島鏈如同珍珠,隱隱勾連,而?華夏卻始終不能察覺,那份工業發展之路上,無法斬斷的聯系。
曾經的華夏不知道有一條更容易走的路。
沒關系,宋時知道!
馬尼拉,大魏的主艦隊還在修整的時候,另一支小艦隊,已經悄無聲息的駛離港口?,順著呂宋右側的海岸線蜿蜒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