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安置朝鮮 朝鮮之地,山多地少……
朝鮮之地, 山多?地少?,物資貧瘠。一旦納入國體,不僅需要供應大量的物資, 那邊的山地反而又收不上什麼賦稅,統治成本遠遠高於收益, 這在?農業國看來是妥妥的爛地,因此早在?大魏開國之時就被列為不可徵之國。
隔海相望的日本、琉球國亦是如此。
不過,隨著商稅的改革,大量的商賈貿易被計入稅收,原本的土地資源開始以另一種方式被重新計算。
而地緣格局也被重新拿上臺面,朝鮮地勢如同?帝國延伸而出的一塊踏板。當?年日本想要入侵大魏就是借道的朝鮮,雖然被大魏打退, 但是其形勢沒有太多?的變化。
自從朝鮮王與琉球王紛紛棄國入魏以後,由於是主動臣服要求融入大魏,自然算不得征伐,不過是心慕王化。
況且朝鮮一直以來都以小中華自稱,一應規矩制度都是一比一複刻大魏,從文字上來說就沒有溝通問題。
不過畢竟之前的朝鮮還是一個半獨立的國家,為了加強統治與融入,宋時在?官員派遣和移風易俗上下了不少?的功夫。
首當?其沖的就是:將數以萬計的朝鮮青壯年遷移到了地廣人稀的河套平原以及遼東地區, 與蒙古和女真人混居。
其次,蜀貴之地原本棄暗投明, 陣前倒戈的起義軍, 多?數也被打散派往朝鮮,一是平衡種族人數,二是牽制女真後方,穩定遼東。
畢竟現在?也只有遼東, 蒙古和海外能容納大量的人口遷居了。
尤其是之前努爾哈奇與黃臺吉在?遼東地區建立的女真國,宋時是不可能認的。
就法理而言,東北以東的奴兒幹都司是成祖五次北伐定下來的地盤,努爾哈奇從他到他爺爺那一輩都是大魏的屬官,受令管轄東北,因此從遼東到庫頁島一地原本就是大魏的國土。
承認女真建國就相當?於拋棄了遼東以北之地的合理性,宋時自然不會?在?這種地方落下把柄,因此,京師陷落,不過是一場持續了數十年的叛亂。
而為了消弭這場叛亂的後續影響,以及確認以後不會?再出現所謂的“女真複國組織”,遼東之地就成了第一首選的流放之地。
就連剛處理完蜀貴戰場後續的章丘沒多?久就坐著官船一路北上回?到了永明城。
北上的過程中,順便還在?蘇州府停靠了一下,將蘇州府新選出來的幾名官吏一同?接到了濟州島。
雖然朝鮮選官因為大魏官吏人手不足,所以會?委派當?地的透過吏員考核的官員安置,但是在?離朝鮮不遠處的濟州島與旁邊的對馬島,卻是全?員的漢官配置。
並且由於濟州島隔著黃海直對蘇州府,因此被直接歸置到了蘇州府管轄,因此官吏選派考核也都從蘇州府出任管理。
隨著海外貿易在?大魏的位置越來越重,在?沒有航空母艦的情況下,帝國海域上的每一個島嶼都彌足珍貴,尤其是藉著朝鮮之前管轄不利,清掃倭寇的名義,直接就讓朝鮮本土與濟州島以及對馬島失去連線關?系。
對馬島以及濟州島,也從原本的暗地裡被永明城控制而轉為明面上的大魏屬地。
不過朝鮮王李昊倒是沒有任何意見,因為對馬島原本就處於朝鮮和日本的一線位置,隨著日本國內的起義愈演愈烈,整個日本都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火藥桶,時不時就有浪人刀客藉著對馬島的位置往朝鮮這邊跑。
他原本也是害怕日本瘋了以後,再來一次三十年前的侵略戰,才慌不著路的逃往了大魏,如今見大魏正式接管了對馬島和濟州島只感覺鬆了一口氣。
這次就不是打狗也要看主人了,這回?,爺轉正了!
大魏已經從主人升級成為了親爹。
日本再打過來那就是正面對上大魏海軍!
這就不關?朝鮮王的事了,反正他只需要待在?京師享受朝鮮王的一應待遇就可以了,至於千裡之外的朝鮮故土,那就留給?大魏去操心吧。
朝鮮王與琉球王一同?舉杯同?慶,順便商量著要不要一同?集資往宋時的南洋商行裡面投資一些股份。
畢竟雖然國小地貧,但是再苦也苦不到他們這些貴族王室,而逃往大魏的時候,他們也一同?將王室多?年搜刮的財物一同?帶走了。
之前的時候還能靠國家稅收,到了這京師之地後,為了以後的生計,還是要多?多?投資才是。
尤其是最近由大魏銀行藉由大量的白銀和黃金儲備,與南洋商行一同?開始發行的銀元券,一兩?白銀就能在?大魏銀行換取一張一兩的銀票或者等值的糧食,反之亦然。
之前在?張家口、軍中將士、京師官吏之中小規模實行的紙幣制度,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調整以後,終於開始逐步面向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