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魏自稱上國,也不是狂妄到覺得?天地之間只?有自己一國。但是其?他的星羅棋佈的小國雖然?數不勝數,既不通文教禮儀,又窮困偏僻,距離大魏遙遠,溝通困難,都屬於不毛之地,不說?茹毛飲血就連比起大魏旁邊的蠻夷都算是落後的了,實在懶得?搭理。
然?而到了那?幅圖上,朱成文自以為幅員遼闊的大國,卻只?有那?小小的方寸之地?
他不能?接受!
他第一反應是:大魏怎麼那?麼小?
隨即升起來的就是:對於國土面積的貪婪。
雖然?教師說?過,如同大魏這般不管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屬於富庶繁華之地的世間無二,但是朱成文還是很不舒服的。
既然?世界如此之大,難道不是大魏開疆擴土的最?好時機?
那?次的萬國通識課上完,所有的學子都感覺有些暈乎乎的。
在教師的口中,那?些偏遠地區文明落後,不通教化,根本不懂怎麼耕種糧食,但是偏偏他們?的糧食産量不僅高還能?一年多熟,這讓任何一個明白糧食産量意?義的學子無不目放精光。
安南的良種也曾傳到琉球和沿海和兩?廣地區種植,以往的皇城日報也多有介紹,確實高産量許多,但是引進之後由於那?些地區的溫度和土地還是不夠肥沃,到了內陸地區後多有減産,所以也沒有全面?推廣,反而是召集對改良良種感興趣的人一同加入研究改善雜交。
初辦的農學院,召集了不少對於植物感興趣的學子,不限年紀和學識,只?要對於植物這塊言之有物的就能?入選,倒是讓不少不學無術的勳貴子弟混了進去,想著借憑自己的身世和家族力量,能?混個農學官也是好的。
因為現在的官吏晉升制度改善後,對於官員的要求已經?是放低了不少,只?要識字多少就能?被安排進入當個小吏文員,但是對於勳貴來說?:從小吏做起,這是在侮辱誰呢?
而農學院一放出?風聲?來,農學院的學子畢業後都能?成為朝中的農學官以後,勳貴們?紛紛聞著味上來了,把家裡那?些不學無術的弟子或者族中的子弟都丟了進去。
宋時一開始的時候不僅態度溫和甚至還是縱容的,這態度迷惑了不少人,等到第一期農學院的新生招滿後,將裡面?的人一半派去遼東研究寒帶糧食培育種植,一半派去瓊州研究各類熱帶作物改良。
只?有透過考核培養出?適應性?作物的人才能?回到溫帶地區,進行其?他的研究。
這種變相流放,讓不少想混個閑差文職的勳貴都傻了眼。
對此宋時表示,雖然?作物培育需要一定的天賦和運氣?,但是沒關系,其?中很多實驗與培育都是重複勞動,控制變數以後記錄觀察情況,這些是個人都能?完成,況且也不限制這些勳貴子弟帶些奴僕或者是下人前去,畢竟作為勳貴官員子弟與平民不同,確實有一定的奴僕配額。
即使是宋時,在沒有抓到對方的小尾巴,進行抄家活動的時候,也不好對人家動手的。
為了達成宋時的任務,讓自家孩子回來,不少的勳貴都開始在自家所剩無幾?的田産佃戶中搜羅人才助力良種改善,總不能?真?看著那?些人在邊疆待一輩子吧?
對於宋時而言,搜羅人才這方面?,與其?等人才自投羅網,不如搶劫來的快啊!
導致的後果就是,農學院雖然?處于軍事學院旁邊,卻常年不見幾?個學子,場地經?常被海軍學院和陸軍學院徵用成為約架聖地。
尤其?是隨著陸軍在蒙古和遼東開疆拓土,陸軍學院的人越來越多,約架的時候海軍學院常常落於下風。
朱成文看著掛在學院裡的萬國堪輿圖真?的是渾身難受,什麼時候才能?輪到他們?海軍學院啊!!!
聽到朱成文的話,鄭森也是眼前一亮,奪過好友手中的皇城日報看了起來。
果然?版頭上就用大字印刷著安南收複的情況!
上一屆的海軍學院的學子被陳漁將軍帶走,一起出?訪南洋已經?兩?年有餘,如今正是回歸的時候,沒想到剛停泊安南阮氏的港口時,卻遇上了安南暴動。
安南可是大魏的朝貢屬國,雖然?之前的時候安南分裂叛亂,不服教化,但是作為天朝上國,又是安南的宗主國,遇到這樣的事情,如何能?不撥亂反正!
尤其?是曾經?被大魏冊封過的高平莫氏,雖然?偏居一隅,但是藉著壟斷商路和鐵礦,也積蓄了不少的能?量,趁著安南鄭氏財政垮塌,國內通脹到天怒人怨,民間起義不斷的時候,派出?了從隔壁暹羅購買調配的的象軍,以及一支精銳軍隊,從涼山俯沖而下,一舉殺入了一片混亂的升龍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