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他又不是掌教,想上誰……想下山就下山。
因此他才希望當掌教,自己做主。
故,那一年周清請他下山,一路護送師弟去長州,他心裡可激動了。
這麼多年,一身本事,總算有用武之地。
跟隨清之以後,日子也愈發精彩,他甚至完全不敢想象,自己能結丹入道,活到了四百多歲。
只是現在如福山所言,他倦了。
走著走著,福松來到距離青陽道宗三千裡地界的一間破廟裡。
這裡本是一間山神廟,但是久已無人祭拜,香火寥落。
神像都結滿蛛網,灰塵厚厚的。
“山神廟都這樣落魄,不知道山下的村民如何?”
福松到了山腳下,發現村子裡人煙稀少,只有一些老弱還留著。
“無量天尊,老丈,貧道想討一口水喝。”福松敲開一家門。
老翁開門,看見是一個仙風道骨的胖道人,小心翼翼地請福松進門,叫來家中的老嫗,打了一碗涼水,還有一個窩頭奉上。
福松見他們院落很幹淨,連柴火都沒幾根,顯然是捨不得燒水。
這個窩頭,已經有些發黴。
“道爺,本村日子太苦,只有這些供奉。”老丈瞧著窩頭,吞了吞口水。
福松見禮,將窩頭仔細咀嚼,就著涼水吃下,詢問:“老丈,本村日子一向這麼苦嗎?”
他記得跟道宗弟子說過,要多周濟凡人。此處雖然距離青陽道宗三千裡,可挨著景陽水域,旁邊又有山,即使不是魚米之鄉,也決計風調雨順,不敢如此貧困才是。
瞧村子裡的日子,過得比當年清福宮腳下的胡村清苦許多。
而現在胡村,更是青陽道宗內,舉足輕重的修仙家族了。
老丈:“以前倒是說不上苦,但近些年,確實種不上莊稼了,山裡偶爾會鬧鬼,年輕人大都搬走,或者到外面闖蕩。”
福松:“那你們怎麼不跟著一起出去?”
老丈:“外面光景也不好啊,種不出莊稼,並非我們一個村子的事,而是附近好多村子的事。”
福松:“那你們有沒有找過原因?”
老丈:“聽說和仙師有關,我們也不敢問,更不敢打聽。看道爺的打扮,莫非也是仙師?”
福松:“算是吧,略會一點道術。”
老丈:“道爺看著比傳說中的仙師慈悲,不知打算往哪去?”
福松:“打算到處走走,不定去哪裡。”
老丈:“我有一子,去了天玄城,不知道如今是死是活,若是道爺要去天玄城的話,還請幫我帶封信。我已經託人寄過幾次,都沒有收到回信。”
福松:“好,老丈將信給我。”
老丈取出發黃的信紙,上面有地址和姓名。
“天玄武館?”福松暗自記下名字和地址。
在老丈家過了一夜,福松悄然留了一貫銅錢。這是他以道術,收集附近山中的黃銅打造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