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敏銳的精神,能體會到周清氣質的轉變。
一開始是得意的,眼下沉靜下來。
福松不由感慨,“真修道種子也。”
換做是他的十六歲,還滿山被師兄追著打罵呢,突出一個不省心。
一路遊街誇喜,周清終於來到貢院前。
他的心態在這路上早已平和下來。
貢院前有許多士子徘徊,不願離去,也有不少人是為了看看今科的解元公周清是何許人也。
至於考中的舉子,更是想看看這人是何方神聖,居然獨佔鰲頭。
當周清年輕的面龐出現在眾人眼前時。
一時間許多人都呆滯了。
“如此年輕?”
眾人驚訝、疑惑、羨慕等目光,周清坦然受下,沒有絲毫慌張。其端凝沉靜的態度,令貢院內牌樓上主考官宋河及副主考陸提學等人暗自點頭。
果然是解元郎。
好一個解元郎。
“鳳先兄,恭喜你收下一個好弟子。”
“同喜同喜。”
宋河微微一笑。
作為主考官,周清這個解元,天然就和他建立起了師生關系。不過朝廷一向打擊主考借鄉試會試的機會,結黨營私,尤其是陛下,十分忌諱此事。
故而明面上,還是要保持一定距離,不能太過親熱。
舉子們跟隨解元公一起進入貢院內部。
旁邊馮知縣引著眾舉子,朝主考官宋河見禮。
隨後自是士子們與考官們寒暄。
如今有了舉人身份,自然有了做官的資格,雖為師徒,將來也可能同朝為臣。
官場上的關系,沒有比這個時候更容易建立起來。
因為舉子們剛剛中舉,暫時心情還沒完全轉換為官身。考官們,則是久歷官場,能有許多話指點。
後面,舉子們中舉的卷子取來,一一傳閱。
尤其是周清的卷子,最引眾舉子們好奇。
傳閱看過包括周清的策論後,他們雖然佩服周清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才學,可要說是獨佔鰲頭,並不能讓人完全心服口服。
文章好壞,到底是自由心證的事。
水平接近的情況下,實是難分好壞。
於是自然有舉子挑刺,說周清旁徵博引,似乎不是一個十六歲不到的年輕人能做到的。
他說的確實在理。
故而周清不卑不亢,請他指出哪句經典,作為少年人不可能學到。
那舉子將周清文章裡,冷僻的文字指出,請周清說出典故來歷。
周清不急不緩地將原文背誦出來。
在場眾位考官,雖然不是博古通今,可是各治一部經典,周清背誦的原文,總有考官專研過。
與其比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