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答應過宋周淼幫找的資料。”他簡短說:“看了那麼多,就這個靠譜點。”
唐祁接過來,我往下坐一格,和唐祁挨著,倆人一起看。
這所謂的資料其實是列印出來的別人寫的部落格。部落格這東西 2018 年已經不流行了,但是零幾年那會兒正是熱度最盛時期,有些人寫日常,還有一部分博主在上面做科普,寫時評,挺多幹貨的。有段時間我還在部落格上跟著一個博主學英語。
徐卿卿列印出來的這篇部落格,不像是原創,倒像是搬運的。因為我簡單掃了一下,發現裡面的內容是翻譯一篇名叫 jonas 的英國人寫的文章。
我抬頭詢問徐卿卿:“這是翻譯?”
徐卿卿說:“原文我搜了,沒找到,但是我最後找到一篇部落格裡提到的原作者在 1972 年寫的文章。”
我有點亂,確認道:“這篇翻譯的是哪年的文章?”
徐卿卿說:“1982 年。”
我試圖理清他說的:“這篇部落格翻譯的是 jonas 在 1982 年寫的文章,但是 1982 年的這篇文章原文你沒找到,你只找到了 jonas 在 1972 年寫的文章。”
徐卿卿也跟著點頭:“對。”
部落格翻譯的內容我大致看了,文章不長。簡單來說,是這個部落格作者依照回憶寫下的翻譯。
他說,很多很多年前,他寫研究生畢業論文時,搜到過這個叫 jonas 的物理學家在 1982 年寫的一篇關於時空穿越的猜想文章。這幾天突然想起來,再要找,怎麼也找不到。只能憑借依稀的印象把當時看到的內容記錄下來。
jonas 在文章中說了三點。
第一點他說,時空穿越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的。因為地球自轉與公轉,和月球、太陽的方位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而磁場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這能直接導致在某一特殊時刻,磁場變化導致處於 a 時空的人穿越到 b 時空。地球上每三百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人穿越過。
第二點他說,和科幻小說裡撰寫的不同,穿越回過去的人,其實很難改變過去的事實。這也是為什麼他的猜想中,雖然人群中穿越的比例不小,但是我們的世界每天都有新的悲慘歷史産生,似乎並沒有發生什麼改變。
第三點他給出了兩個理論,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穿越回去的人很難改變既定事實。
第一個理論叫彈性因果理論。他將過去未來的因果律比作一個巨大的彈簧。時間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流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揹著因果。
初中時我們學過彈簧有彈性形變和範性形變。說的是將彈簧拉長,彈性産生的彈力會越來越大。直到達到彈簧的極限,彈簧會從彈性轉變為範性,從而因範性形變而徹底損壞。
我們每個人身上也同樣具有因果彈性。當我們想要改變過去的“因”時,起初的受力是彈性的,我們越想對著幹,就覺得越難。但是當我們做出能徹底改變過去事實的行為時,那一瞬間我們身上的“因果彈力”就會變成“因果範力”,未來才會根本改變。
這個理論可以直接解釋祖父悖論的不存在。因為當一個人穿越回過去,直接殺死祖父這個行為根本不可能發生,他會被身上巨大的因果彈力阻礙。
第二個理論叫事實折疊理論。這個有些抽象,我的理解是,這也是時空為了修正穿越 bug 而自帶的機制,本質上也是為了將一個人穿越回過去透過“範性形變”改變歷史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理論是說,假如一個人從 1982 年穿越回 1972 年,那麼從他穿越的那一刻起,時空折疊的齒輪就開始運作了。
折疊,顧名思義,過去將和未來重合。也就是說,當這個人改變的過去越來越多,時空為了阻止他進一步改變,會將 1982 年已經發生的事實重合到 1972 年去。
根據這個理論,如果一個人穿越回 1972 年想要救他被車撞死的小兒子,那他既需要抵禦“因果彈性”帶來的巨大阻力,又要同“事實折疊”賽跑,因為很有可能在他改變兒子被車撞之前,“兒子被車撞死”這個事實就會提前到來。
如果說第一個理論可以解釋祖父悖論,那麼這第二個理論則完美地覆蓋了蝴蝶效應。
到此為止,這就是徐卿卿列印的部落格的全部內容。
我一路看下來,心跳快到無以複加。因為這個叫 jonas 寫的,和我和唐祁的經歷幾乎全部吻合。
我強自鎮定,問徐卿卿:“你怎麼確定這個人寫的就是靠譜的?”
徐卿卿豎起食指,有些神秘:“我去查了這個叫 jonas 的人的生平。”
他說:“我懷疑他自己本身就是穿越人。因為網上的資料顯示,他 1972 年忽然從研究所辭職,帶領全家人回到鄉下,1973 年時就死了。沒可能 1982 年還寫了文章。這也是為什麼我找不到,而部落格作者也找不到他 1982 年寫的文章原文的原因。部落格作者之所以依稀有印象,大概是因為……”
這下我和唐祁還有徐卿卿三人異口同聲:“事實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