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遠只是遭了一頓教訓,可我失去了一個兒子啊!
每次都堵的齊大伯啞口無言,最後還不得額外給齊老二一家一些補償。誰讓他們帶走了別人的一個兒子呢?
只是這種事情多了,齊大伯也煩。他期盼原主自己哭喊把事情解決,可原主太老實了每次被打罵都一副可憐兮兮不斷點頭的樣子。也就是窩囊!
好像他真的犯了什麼錯一樣!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時間一長,齊大伯看齊遠這麼能忍索性不管了。家和萬事興,反正齊遠能忍。
原本一年回幾次家挨幾次打罵對原主也沒太大影響,大多數時候在市裡還是過著不錯的日子。可好日子過了兩年,養母王小麗懷孕了!
這個晴天霹靂的訊息把齊家所有人都砸暈了!
齊大伯一家高興不已,恨不得擺七天七夜的流水席慶祝。齊老二一家天都塌了,整日愁眉苦臉。他們還盼著原主繼承大哥家的全部家産未來再把家産給齊耀祖呢,就算不給齊耀祖,晚年他們也可以讓原主給他們養老一大家子搬到市裡去。
一夜之間,他們的算盤碎了!
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原主這個繼子就顯得多餘了,看著原主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齊大伯和王小麗心裡不得勁兒。他們感覺現在原主多吃一口未來他們的兒子就要少吃一口,於是在王小麗懷孕八個月時。齊大伯提出把原主送回鄉下老家。
他們要解除收養關系,這個繼子他們不要了!
原主懵懵懂懂中只覺得養父母對自己的態度一天比一天冰冷,原先養母還會給他做飯現在一日三餐都讓他吃饅頭就鹹菜,甚至連話都不願意和他講。
可他一個孩子能有什麼辦法。
解除收養關系的事情沒那麼好辦,先不說一大堆手續要辦,齊老二家第一個不同意。齊大伯一提出齊老二一家就上門鬧了!齊老二指著齊大伯破口大罵,當初你沒兒子,我把我兒子給你了。我們與親生骨肉分離了三年,現在你有孩子了立馬把齊遠當垃圾一樣丟算怎麼回事!
齊大伯理虧,再加上齊奶奶的強烈反對。
齊奶奶這輩子兩個兒子,老大發達了,老二還苦著,她就想兄弟倆互相拉扯一把。就算原主以後不分大伯的家産,大伯也應該讓原主在市裡上學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
兩家僵持著,原主也尷尬的留在齊大伯家裡。不過待遇是一天比一天差最後都變成沒人管的小可憐了。為了趕走原主齊大伯故意不給原主繳生活費,讓他在學校天天被催,中午吃不上飯,想原主餓的受不了就會回鄉下老家。
可原主老實啊!
就像當初過年回家被齊老二夫婦打罵不還手一樣,原主沒錢吃飯,在學校餓的頭昏眼花他也不吱聲,或許在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大概也明白說了也解決不了,大伯不會給自己生活費,親生父母也不會。除了扛也沒其他辦法!
原主就靠著過去攢下的零花錢一天吃兩個饅頭,硬扛著,足足扛了一個月。直到在學校多次低血糖暈倒班主任強烈要求父母到校,齊老二家又鬧了一次才解決了原主的吃飯問題。
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為了得到大伯家的錢齊老二一家想出了一個喪心病狂的主意!他們要弄掉王小麗肚子裡的孩子。他們以照顧孕晚期的王小麗為藉口住進了齊大伯家,然後一日三餐在王小麗飯菜裡下從鄉下要來墮胎的土方子。
然後促使王小麗早産一個月生出了孩子,因為土方子和齊大伯夫婦高齡産子這個孩子身上帶著很多疾病,一個是早産導致多器官發育不完全,二是體質十分虛弱非常可能夭折。
孩子一出生就進了保育箱,齊大伯和王小麗抱頭痛哭,同時發覺早産的事情有端倪。害怕事情白樓要去蹲監獄,齊老二和張小紅把一切罪責推到原主身上。他們說原主是掃把星轉世生來就給人帶來黴運,當初張小紅生孩子就是被原主克的難産。
現在王小麗的孩子早産也是被齊遠克的!
齊大伯和王小麗將信將疑,最後查不出什麼,就把不幸怪在原主身上更加看不上原主了。
為了洗清嫌疑齊老二還在齊大伯面前演了一場大義滅親,狠狠毒打了原主一頓,那是往死裡揍啊!原主人都被打傻了,所有人都在怪他克了弟弟。因為用力過猛原主的一隻耳朵被打聾了。可他太害怕不敢告訴父母和養父母後面一直聾著。
齊大伯和王小麗的孩子在保育箱裡待了三個月勉勉強強撿回來一條命,只是醫生說這個孩子底子薄,可能活不長。齊大伯和王小麗抱頭痛哭然後把孩子抱了回家,並且給孩子取名叫齊天天!
按照齊家的傳統,原主叫光宗,弟弟叫耀祖,這個孩子該叫天賜!
只是王小麗覺得天賜太土了,就給孩子取了一個洋氣的名字,天天!天天開心!
一個註定活不長不知道哪一天就嗝屁的親子,讓齊大伯留下了原主。並且他們告訴原主,他這輩子都欠齊天天的!齊天天會生病會早夭都是原主的錯,原主命不好,原主克親!他們願意繼續養著原主,原主以後必須給他們還債!
老實的原主不過十二歲,還是一個剛剛從村裡走出來啥也不太懂的老實娃。接連的打擊讓他還稚嫩的內心承受不住,他還真以為是自己命不好把堂弟天天給克了!畢竟原主從有記憶起他的親生母親張小紅就常常罵他掃把星克了弟弟耀祖。
原主內心充滿愧疚從此活得更加謹小慎微!
也正式開始淪為養父母和親生父母兩家的牛馬!
新衣服新鞋別想了,零食玩具別想了,興趣班也取消。他可是兩家的罪人他活著的唯一用途就是贖罪。才十二歲的原主在大伯家開始洗衣做飯打掃家務帶弟弟,年紀再大點兒寒暑假和週末就去齊大伯廠子裡修車,搬磚,幹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