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初夕,方一梅剛剛忙完,外面的鞭炮聲已經此起彼伏了。
豫南農村春節的風俗,過了小年臘月二十三,就可以蒸年饃,出油炸雞塊、炸魚塊、炸小酥肉了。
家家戶戶都早早蒸好了許多年饃和棗花饃,有的放在用茅草編織的專門放饃的草筐裡,有的乾脆就裝在洗乾淨的編織袋裡,順牆根放著。
人們殺雞宰魚,把豬肉切成小塊,各種炸炸炸,好象在豫南人眼裡,什麼都能放到油鍋裡去炸一炸。
也許是為了方便,也許是油炸過的東西好放?
正月里人們互相走親戚,圍坐在火堆旁閒侃,女主人就隨意弄幾個菜,總有一大盆燴菜壓大軸——炸過的雞塊、魚塊或者小酥肉,放點大白菜和粉條一燴,最後放點蔥花和香菜點綴,熱氣騰騰地端上桌子。饃也是現成的,上鍋再蒸透,又方便又實惠。
敬老院的伙房裡也正忙的熱火朝天。
老丁和老賈頭從臘月二十六就開始蒸年饃、炸酥肉,每天起早貪黑的忙碌著。
今年縣紀委照例捐贈了一批過春節的物資,鎮裡實惠,直接給了一百多斤豬肉,麵粉是民政按月供給的。
任閒帶著老丁和老賈頭又買了雞和魚,以及一些廚房用的佐料。
顧高心急,懷裡揣著今年分的錢,臘月十九就開始自己在門上支了一口鐵鍋,開始各種買買買,炸炸炸。除了他自己,他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放鐵鍋裡去炸一炸。
就象葉看的名言除了本老闆娘,本店啥都可以賣成錢。
顧高打著吃貨的如意算盤,今天炸一隻雞,白天晚上加班地吃,放在衣兜裡當零嘴吃。
吃完了再炸一條魚,吃完了,再炸二斤小酥肉……
人家還懂得葷素搭配,再炸點素蘿蔔丸子配著吃。
吃吃炸炸,炸炸吃吃,也就到了春節,接著吃伙房裡的各種炸。
顧高說,到了臘月都是年,委屈了什麼也別委屈嘴,想說啥就說,想吃啥就吃。
混子每天都去夥裡幫忙,頭腦靈活,腿腳又麻利,假如他每天不說話,簡直就是個人見人愛的小老頭。
這會兒混子正在把用大料煮好的五花肉過油,這可是個技術活,好多人都吃過大虧——被滾油濺到胳膊上身上,疼的嗷嗷叫。
混子靈活皮厚,他的個頭小,比灶頭高不了多少。他就那麼大喇喇地,把煮好的五花肉往油鍋裡輕輕放下去,微微揚起臉,抿著唇,看著五花肉的肉皮炸的焦黃,立刻伸手用長筷子去把一塊塊肉又翻一下。
“哎喲……”
滿鍋爆裂聲,驚心動魄,混子手背和胳膊上捱了好幾下,饒是他皮粗肉糙,也還是疼的呲牙咧嘴,忍不住輕輕呻吟了幾聲。
老丁在準備年夜飯,老賈頭幫襯著打下手。
聽到混子呻吟聲,老賈頭跑到外頭一邊笑話他:“恁不是皮厚牛b嗎?也嫌疼呀?不鬼了吧?”
一邊把大鍋蓋遞給他說:“拿這個當盾牌護著自個兒吧,大過年的還指望恁出大力呢,別給肉過過油就把自家炸個殘疾不划算……”
今年的年夜飯,比往年哪一年都豐盛,老人們都一個不少的呆在院子裡或自己的屋裡。
老李婆把金寶塞給了老李頭,忙著翻箱倒櫃的找漂亮衣服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