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到了,老丁和老賈頭起了個大早做餈粑,混子也去打下手幫忙。
在新陽,八月十五要吃餈粑和月餅。八月中秋吃餈粑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餈粑是一種信物,聖潔的食品,八月中秋舂餈粑,吃餈粑賞月活動,即喻示家家團圓幸福、吉祥如意。
老李婆半夜就起來了,仔細地收拾好屋子,衣著光鮮。
新陽的風俗,八月十五走親戚要給剛出嫁的女兒送棗糕,舅姑姨姐都要去,連續三年,婆家要熱情招待,故民間又稱八月十五為“閨女節”。
老李婆唯一的一個閨女遠嫁在許都。她不能親自去許都,她也不會做棗糕,但她卻買了棗糕,放在盤子裡,抹著眼淚,絮絮叨叨地對老李頭說:“咱去不了許都,就在這裡給咱閨女送棗糕吧。”
老李頭也難過地說:“人家送棗糕只送三年,恁年年都送,都送了二十多年了……”
“恁說,咱閨女知道不?”老李婆喃喃地問。
“咱閨女最喜歡吃棗糕了,她當然知道……”
昨夜閨女給她打電話說,最近實在太忙,過完節一定回來看他們。
老李婆嘴上說“恁忙恁的,俺和恁爹在敬老院裡怪得勁兒的”,心裡卻有著說不出的辛酸。
老人們一早吃過早飯,大都回鄉下莊子裡去了。
混子也把自己收拾的齊整了許多,破天荒地在集上買了一些月餅和糕點,拎著回鄉下侄子家去了。
大老王象個外出多日,趁著放中秋假回家團聚的學生樣,給家裡人買了許多東西:兄弟愛抽的煙、兄弟媳婦愛吃的棗糕,侄子愛喝的酒、侄孫女愛吃的南瓜餅……
好久沒回去了,他想他們。他無妻無子,孤身一人,他們就是他的親人。
大老葛剛回來兩天,又買了些東西,去了大葉莊看他乾妹子。
葉寶林早已不見了蹤影,每到節假日,他都要回家裡去看看。
老婆走了以後,他還有三間大平房,小院子裡還養著一隻小黃狗,替他看家護院。
老賈頭和老丁走不脫,要在伙房裡忙碌。
老賈婆天還沒亮就被外甥女接走了,老胡頭和楊老倔也不見了人。
顧高沒有什麼親人,就去了集上游逛。
老劉不知為啥,吃過早飯,在屋裡悶頭睡大覺。
黑老包的老家就在街上的王樓村,他連去帶回,才個把小時。
老唐回唐莊,老車回車莊,眾神都歸了本位。
老耿兩口哪也沒去,就呆在屋子裡。
狗奪也無處可去,他無依無靠,只有一個姐姐在鳳台,已經去世了。他背靠著牆,蹲在自己的屋門邊,眯著眼睛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