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自己有很多工作進度要追的秦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意識不到時間的流逝。
擅長摸魚打發時間的陳喬,每一天上班時間都是同樣的煎熬,而下班的提示卻總是姍姍來遲。
間歇性勵志,決心要奮發圖強,下一秒又會被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的吳永恆,在忙忙碌碌,卻又碌碌無為後,哀嚎他的時間都去哪了...
許久未工作,一下子想完全進入工作狀態有些困難。秦笙的注意力最多隻能集中半個小時,然後就會被各種各樣的事情分散。
九點半,趙可兒給她發訊息,詢問她感覺怎麼樣,還能不能適應。
十點,陳喬激動地表示,她的上班搭子終於回來了,熱情邀請她一起去樓梯間摸魚休息。
十一點,秦媽媽準時出發,出發前給秦笙發訊息告知。
秦笙檢視了眼實時地圖,週一的公共交通果然不會讓她失望。原本四十分鐘的路程,現在接近一個小時,剛好能趕上她中午下班。
婉拒陳喬要大吃一頓替她慶祝的想法,秦笙腳步生風地往公交站那邊走去。
人的身體非常奇妙,適應性和恢複性都遠超想象。
手術前,秦笙對術後只在醫院住一天就要出院的事情感到震驚,完全不理解醫院和醫生為什麼要這麼對待剛做完手術的病人。
而事實上,秦笙仍然記得自己剛出手術室動彈不得的模糊情景,手術後二十四小時下床去廁所還需要秦媽媽攙扶。但卻在術後第三天,出院那天就已經能夠獨立行走。
現在術後不到一個月,她便開始恢複工作,單從表面看不出來有任何生病或者不便的跡象。
如果有人問秦笙,手術過後,傷口恢複的時候痛嗎?
她會斬釘截鐵地回答不痛,她印象中沒有手術傷口的疼痛。相比起疼痛,全麻過後的麻痺狀態和身體無法自主的感覺更讓人印象深刻。
後來她看到一種說法,超過限度的疼痛會觸發大腦保護機制,讓人將疼痛潛意識埋葬於大腦深處,不再想起,進而能夠承擔下一次的疼痛。
今天天氣剛剛好,早上出門的時候,秦笙看見剛升起的朝陽。現在,太陽明晃晃地掛在天上,熱度有一點過量,偶爾一陣微風,又恰到好處地將熱意吹散,留下自在清爽。
秦媽媽運氣也不錯,357路公交車沒有讓她等待太久。從家裡出發到站臺,等了不到兩分鐘,便等來了公交車。
更加幸運地是,車上還有空座。就是距離車門比較遠,在車後廂。秦媽媽想了想,還是坐了過去,精神一刻都不敢放鬆,全程緊張聆聽著公交車的到站播報。
這是秦媽媽第一次獨自在大城市乘坐公共交通,她有點害怕坐錯車,或者錯過站點。盡管現在的地圖導航已經發展得相當完善,但作為一個接近五十歲的中年婦女,她本能地不想弄得麻煩。
車停車走,人來人往。越是靠近金象大廈的站點,公交車上人越少。
看著一張張熟悉又陌生的臉龐走下車,秦媽媽有些坐立不安,或許她是不是也該下車了?一想到這個可能,她立馬又抬頭確認站點。
感謝現在的科技發達,無論是公交,還是地鐵,大部分的公共交通都有全程線路圖,能夠實時顯示所在位置。
就這樣,緊張,抬頭確認,安心,緊張...不斷迴圈的心路歷程,明明是坐在車上,秦媽媽無端端有些疲憊。
“金象大廈站即將到達,請要下車的乘客提前做好準備...”
甜美的播報聲響起,這次秦媽媽終於能夠鬆口氣,拿著保溫袋,起身準備下車。
最新一趟公交車到站,只有秦媽媽一個人下車。下車之後,她緩了緩,抬頭看了看天,重新腳踏實地的感覺讓她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