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就活得很好嗎?每天記得吃一次藥,真的就一勞永逸嗎?
是她小題大做,借題發揮嗎?
秦笙不知道,趙仁翊沒有答案,方醫生也不能保證…
今天是週三,方醫生早上出門診,來查房的是幾位住院醫師。
住院醫師確認了一下秦笙他們的狀態,其他問題不大,就是麻醉藥效徹底過了以後,她們的嗓子又癢又疼。
秦笙前二十多年裡一直沒學會咳痰。
在這個不平凡也不普通的清晨,斷斷續續咳了兩個小時,肺都要咳出來之後,總算學會了,利用腰腹的力量以及特定的姿勢,順利得將嗓子眼裡那一口宛若卡了數十年的老痰吐了出來。
只是,她吐的速度並沒有卡痰的速度快,每次都需要歷經大半個小時的艱辛後,才能成功。
霧化器是一個鴨嘴口,將藥劑注射到霧化瓶裡後,利用氧氣使藥劑瞬間霧化。
將霧化器含在嘴中,持續的氣流讓口腔變得幹燥且涼涼的。結束霧化後,幹冷的口腔瞬間恢複溫熱,相應的,消失的口水捲土重來。
在秦笙的術前準備中,霧化是止咳化痰的良方。
真正作用到秦笙個人,效果並不明顯。
個人體質不同,所能達到的效果不同。
這一點,繼教育界和護膚界之後,醫療界又給秦笙好好上了一堂課。
甲狀腺術後患者,尤其是坐了頸部淋巴結清掃的患者,術後兩周後盡量保持無油無鹽飲食。以防油脂的殘留使得醫生在手術過程中紮好的淋巴管發生淋巴漏現象。
理智上知道所有一切都是為自己好,但情緒在看見白粥的那一刻達到頂峰,不想吃,但一定得吃。
白粥是秦媽媽在醫院配送的營養餐裡面選的,剛送過來,熱氣騰騰。
秦媽媽一邊動手掀開蓋子,一邊說:“先晾一下,涼了再吃。等你吃完,我們再去吃。”
趙可兒早上先一步回去酒店收拾休息,等下過來醫院的時候順便把飯帶過來。
秦笙左手的點滴已經吊了一早上,十一點前剛吊完,秦笙肚子裡灌滿了水,實在不餓。
右邊病床昨天上午動手術的阿姨,此時似乎已經滿血複活,大口吃著家人帶過來的粥,甚至還問有沒有玉米,她想吃玉米。
左邊病床的姐姐從昨天開始,就一直比較安靜。盡管比秦笙早四個小時出手術室,兩個人的狀態相差不了多少。
在他們休息的間隙,家屬們小聲交談,秦笙因此得知兩邊病友的基本資訊。
右邊的阿姨是第一次手術,做的是半切無清掃,看護她的人是她的哥哥和嫂子。為什麼她的老公和子女沒有來?她嫂子沒有說。
左邊的姐姐已經是第二次手術了,上一次動手術是十年前,和秦笙現在差不多大的年紀。今年公司體檢中發現僅存的半邊甲狀腺有了惡性徵兆,拖到十一前才動的手術。
秦笙有一搭沒一搭地喝著白粥,心裡想,自己早早就做了全切似乎也不是什麼壞事,至少避免了二次開刀的風險。
喝了一小半,秦笙實在喝不下了,她放下勺子,往後一趟,不願意再喝了。
秦媽媽嘆氣,“再多吃一點吧,多吃點東西身體才能恢複得快。”
秦笙搖頭,她是真的吃不下,再吃就能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