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正聊著,叫“玉梅”的老闆娘端著托盤送配菜出來了,一看就知道份量很足。
藍萍悄聲對隨心說道:“這老闆娘和玉蘭姐有得一比呢!”
隨心早比較過了,微笑點頭。
隨心注意到,那三個青年的目光時不時看過來,明顯被萍萍吸引住了,但這三人不象是“水老倌”,身上沒流裡流氣的作派,只能說他們被驚豔到了。
也是,不要搞得草木皆兵,以為城市的青年人都不學好,畢竟當年的下鄉知青,大部分透過招工招幹、參軍、考大學等途徑已在七九年前離開了農村,剩下的知青是沒門路的或表現平平的,不過呢,也有些是調皮搗蛋、表現不好的。
這些調皮搗蛋、表現不好的知青回城後,確實有很多成了“水老倌”。
看年紀,這三人說不定是老闆的同學和下鄉的同伴,他們應當有工作,或比老闆回城早,不然,就不能來照顧老闆的生意而下館子。
隨心男人地想,他們來,肯定也有老闆娘的原因,相信附近這一片飯館沒這麼出眾的老闆娘,更可能有為老闆撐腰的意思,讓人知道老闆是人多勢眾的。
老闆娘進門,微笑走過來對藍萍和隨心說道:“請稍等,菜馬上就好。”她講的是江中話,但江南省靠嶺南那一邊的口音仍有,隨心走的地方多,加上現在有了發達的大腦,還是把玉梅老闆娘微弱的家鄉口音聽了出來。
藍萍搖搖頭,回應道:“不急。你們生意好啊。”
老闆娘對生意生活比較滿意,早沒當年隨知青丈夫返城時的忐忑心情,幸好丈夫的父親是江南機械廠裡的炊事員,有一手好廚藝,丈夫學了不少,又肯學習,家裡開了飯館後,來吃飯的回頭客是越來越多,都說好吃,不過,老闆娘心中掠過一個念頭,好象衝自己來的也不少,附近的一些單位領導就經常來吃飯。
生活就是這麼複雜,摻雜著人心的良善好惡,整個社會成了大舞臺,人人是演員。
“現在生意又好些,來吃飯的人比以前多。”老闆娘講實話。
這說明往來人員多了起來,不管人們出來做什麼,都讓城市的經濟活躍起來。
隨心關心自己進城的目的,問道:“老闆娘,現在的蔬菜肉菜好買嗎?品種多不多?”
“好買好買,挺多的。我們這條街,早上都是賣菜的,中間有國營菜店和肉食店、副食品店,我們這一帶,算是市中心了。”老闆娘對有這一便利條件很高興。
做餐館生意,食材能夠就近採購,算得上天時地利。在隨心看來,附近有賓館和多個單位,是又有了人和,生意興隆呢。
隨心高興,自己這趟來省城瞭解農產品價格算是順利,這老闆娘對這裡的物價肯定是瞭如指掌,問她沒錯。
喜歡重生之一路隨心請大家收藏:()重生之一路隨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