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女洗完了澡,時間也不早了,還要為三女裝電風扇,楊揚就催了:“隨心,你們可以走了,還要安電風扇。”
做父母的,是時刻『操』著心,關心兒女行止。有逆反心理的年輕人,則會煩父母嘮叨,不喜歡聽,但隨心二世為人,也為人父母過,明白這是種最無私的關心,因此,對媽媽的關心是言聽計從。
今晚送三女回家,隨心拉上了板車,車板上放上三臺電風扇包裝箱和工具材料。
院子裡,青心送著好同學、好姐妹,祝賀道:“你們今晚也能睡上好覺了。”
莫燦高興又不依:“你比我多睡了一個好覺!”
送出來的大家頓時被笑翻了,楊揚指著莫燦笑得合不攏嘴。
青心抱住好姐妹,笑莫燦道:“我哥哥現在儘想著你們,哼!管我都少了呢。”
這下莫燦嬌羞了,自己一出門,就開始想著隨心哥哥的擁吻了。
走在路上,薛曉俐含羞甜蜜地笑道:“小燦、瓊華,今晚過後,爸爸他們不會管我們了。”
盧瓊華羞笑道:“我媽媽就說,我和我姐是潑出去的水,說我姐家都不回了。”
“我媽也一樣。”薛曉俐笑道。
隨心想,這可能是有女兒的媽媽常態,含辛茹苦養大的女兒就跟人走了,一時真難以想開。隨心覺得,“哭嫁”這風俗,真不是憑空產生的,是應有之意,是感謝父母的哺育之恩。
“哭嫁”,亦稱“哭出嫁”、“哭嫁囡”、“哭轎”等。是漢、土家、藏、彝、壯、撒拉等民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即新娘出嫁時履行的哭唱儀式活動。
“哭嫁”,一般從新娘出嫁的前半個月、一個月開始,有的甚至前三個月就已揭開了哭唱的序幕。不過,塘灣大多不這樣了,只在新娘出門時哭,時間由新娘定。
這“哭嫁”的名堂多:可以自由地哭。親族鄉鄰前來送禮看望,誰來就哭誰,作道謝之禮節。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轎時,哭嫁達到高『潮』。這段時間的哭唱必須按著傳統禮儀進行,不能『亂』哭。誰不會哭,就會被別人嘲笑甚至歧視。
總的來看,哭唱的內容主要有“哭爹孃”、“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頭”、“哭祖宗”、“哭上轎”等。“歌詞”既有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們即興創作的。內容主要是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和哥嫂弟妹們的關懷之情,泣訴少女時代歡樂生活即將逝去的悲傷和新生活來臨前的『迷』茫與不安,也有的是傾洩對婚姻的不滿,對媒人『亂』斷終身的痛恨,等等。
隨心想著聽老輩人說的這些,可惜自己只在小時候聽過三次,還是哭的上轎,後來被批為“四舊”,就慢慢失了傳承。
聽三女笑嘻嘻地說著話,沒多久就到了文教辦的大門附近。
在莫燦、盧瓊華兩女嬌羞關注下,隨心和薛曉俐擁吻了,隨心明顯感到初長成的少女多了些主動,這是得到父輩認可和祝福後的心情激動和身心放鬆。
文教辦院子裡仍只薛叔華一家人,趙文娟應該瞭解了安電風扇的情況,看隨心的眼神更多了親近。
在隨心親熱問候過後,趙文娟埋怨隨心道:“曉俐她們才長大,這就開始享受,會變懶惰的,年輕人受些苦後才知道幸福。”
隨心陪笑道:“媽媽批評得對,是我忍不住要裝的。曉俐有您教導得好,不會變懶的。劉老闆馬上要到貨了,貨一到馬上就給您安上。”
隨心的話讓趙文娟不好再說什麼,陳隨心認錯了,又承諾也送自己電風扇,還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