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回到家,爸爸陳臥東已去區『政府』院子看看,他為照顧影響,就不便和家人一起上飯館吃飯,只自己在家裡做早飯吃。
隨心放下籮筐水桶等一擔子工具,用簍子裝上兩隻八、九斤重的甲魚,提上一水桶夠大舅一家人吃的河蝦,騎上腳踏車就駛向大舅家。
太陽已升起,溫度一下就高起來,但人們該幹什麼還得幹什麼,不會因溫度高不幹活。
大舅居住的楊林村這邊,因為山嶺連綿,平壩較窄,田土大小,整體不如靜枝家所在的朱何村一頻寬大,穀穗已漸近金黃的稻田裡,有很多社員公社還沒解散)在自己分到的田畝裡察看穀粒的飽滿堅實程度,以便確定早稻開鐮收割的日子。他們心情肯定很激動,這不比大家在一起幹活,相互之間怕自己多幹了吃虧,現在是完全為自己幹活,象種自留地。確實,農民的覺悟就是這樣。
隨心欣賞著田野風光和蔥綠山嶺重疊逶迤的美景,眼前的一切層次分明,細微的差別都逃不過自己的雙眼,記憶和現實,更讓隨心明白自己身體在練功後的鉅變,這是身體進化了,身體與自然更融洽。這就是自己這一世安身立命的本錢,掌握自己命運的根本所在!
此時縣道上只有隨心一輛腳踏車在飛馳,相比上世公路上車來車往的繁榮,隨心很滿意現在自己一人獨享大道,潔淨的環境如輪迴,失去了才千方百計地想著請她迴歸。
到大舅家的這段七八公里長的縣道,很彎曲,上下坡不少,也只花了隨心十多分鐘,上世,隨心開車來大舅家也要十來分鐘,現在騎車輕輕鬆鬆就到了,汗不流,息不喘。
坐在走廊上抽旱菸的大舅看見隨心騎車來了,高興地揚手打招呼,隨心的建議讓他一家人已實打實的收到了鈔票,看到隨心自是比以往更歡喜。
隨心和大舅一家人挨個親熱地打招呼,邊放下帶來的甲魚和裝蝦子的水桶,說明來意。
楊大華看著水桶裡活蹦『亂』跳的半桶青『色』大蝦,有些佩服地對隨心笑道:“沒想到你真的能籠到河蝦,又捉到了腳魚,到街上去賣了沒有?”
聽到楊大華這句問話,大舅他們都想聽隨心的回答。
這沒什麼好隱瞞的,隨心笑嘻嘻地說道:“我已經賣三天了,今天就是賣完了才過來的,生意好得很,街上的人都搶著買,這不,我幾個男同學要分我昨天來拿的蝦籠,我沒答應,只好幫他們來你這買了。要六個,今天我至少要拿四個走,我收的兩塊錢一個,大華哥,先給你錢。”隨心數十二元給楊大華,又問:
“大華哥,我熊麗君媽媽要的竹涼床做好沒有?”
楊大華笑眯眯地伸手接過錢,頜首看向走廊道:“那不是!你老弟要的東西,我肯定趕緊做好,現在我們就做蝦籠。”
他們吃完了早飯,抽枝煙,就可以開始幹活了。
大舅媽問隨心道:“隨心,這腳魚是不是要給你二舅家一個?”她想,這麼大個的腳魚不應該一次送兩隻吧?
“是的,一家一隻,我現在是用甩鉤捉腳魚的能手,我會經常送來給你和大舅補養身體的。”隨心很孝順的回答,也是由衷之言。
大舅媽開心地笑了,說道:“我早說了你最有出息,人長的好,又聰明,你爸爸媽媽有福氣!”大舅媽『性』格柔和,人很慈祥,很有親和力,她對人從不吝嗇讚美之詞,隨心也很親近她。
大表嫂夏遠麗笑道:“媽,隨心長得太好看了一點,勻些給楊大華就好了!”
她這句逗笑話讓大家都鬨笑起來,讓精幹偏瘦的楊大華忍不住瞪了自己老婆一眼,讓大家更覺得好笑。
隨心對這些話很有免疫力,對站在旁邊同大家一起笑嘻嘻的楊麗娟說道:“麗娟,我們去看看麗葉,給二舅、二舅媽送腳魚。”
隨心捧起一隻甲魚,和楊麗娟順大路往村裡面走,拐個彎就看見了二舅家。
二舅楊共鳴一家人正在吃早飯,但二舅的小女兒、也就是楊麗葉已吃好放下了碗筷,隨心再次驗證了一個事實:凡在塘灣區中學讀過高中、吃過八人一桌的學生餐的高中生,吃飯的速度比其他人要快。原因只有一個,如果你慢吞吞地細嚼慢嚥,那僅有的一大碗鹽分夠,油水基本沒有的蔬菜就會被另七雙筷子挾沒了,剩下的一碗幹鹹菜更難吃,用洗鍋水煮的鹹菜湯泡飯,倒不如用白開水。
畢竟,每個學生交給學校食堂的伙食費一天就五分錢人民幣,還要買蒸飯炒菜的煤炭,等等,有這伙食水準都是不錯的,也因此大多數學生每週都會從家裡帶上一玻璃瓶的下飯菜到學校救急。
隨心的到來受到二舅家的熱烈歡迎,因為大舅已來向自家兄弟講了編制、製作竹木傢俱用品販賣的大事,二舅家自然積極響應,都是窮怕了的,有富裕的機會,豈能放過?這件事是隨心提出的建議,他受到歡迎很正常。
二舅的大兒楊軒華,是隨心二表哥,和隨心一向親近,他接過甲魚,打量著隨心,笑眯眯的說道:“你比以前厲害了,不關是會玩,還玩出了格,腳魚都能捉到,這下你更有名氣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楊軒華這話沒說錯,隨心喜歡玩,引領小夥伴玩的『潮』流,七十年代中期就自己做出了滾珠車,爬樹玩水都是好手,當然,隨心條件也較好,可找礦長叔叔伯伯們要滾珠軸承,礦山企業報廢的機械裝置上有滾珠軸承。
隨心拍下他胳膊,笑道:“這不算啥,你學的才是真本事,做好了,可以賣到大城市去,明州、江中那麼多的人口,就講用的筷子,一年得要多少雙?竹木家用製品是大有前途的市場,嗯,很好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