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木老先生在生前就已經把很多基礎設施建好了,足夠供上千人使用,倒是很有前瞻性。
接下來的主要擴建工作就是宿舍區,按照達爾木老先生的遺願,得收更多的孩子,那就必須建宿舍樓了。
一棟可以容納上千人的宿舍樓也就只要四五百萬建設,兩棟再加點配套設施也就一千萬。
真正的包工自然不止這價,不過,這次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陸總,這裡的設施似乎都是新建的,也是您捐的吧,陸總真是……”
“劉總,你就快點安排人做事吧,我已經和上面談好了,建好就開始接收更多無家可歸的孤兒……”
陸方答應娟1個億自然不會是虛言,剩下的8000萬資金將在本地建各式各樣的農產品食品加工廠。
工廠由小樹苗傳媒集團自投公益事業監督部派人監管,在給本地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所有利潤在交到小樹苗傳媒集團之後又投入到孤兒院。
這還是上面的建議,直接把這麼大筆錢放到銀行裡太不划算了,這樣搞就能生生不息,食品廠利潤再薄也比吃利息好。
這些廠房的地皮又得重新買,幸虧不貴,要是在沿海,這八千萬也不算啥。
以前的孤兒院這一片瞬間冒出了許多工地。
所有工地的安全牆上都畫著小樹苗。
“小樹苗農產品加工廠。”
“小樹苗林產品加工廠。”
……
“小樹苗私立孤兒院。”
附近的人很高興,等工廠建好就不用出門打工了,這裡的工資雖說肯定比沿海低,扣掉租房等生活開銷,也就差不多了,還能免受奔波之苦。
更別說,這小樹苗建工廠的目的可是做公益,都不是為了賺錢,那就更有意義了,在那做工也是一種善事。
……
何秀雯,一個自由職業者,經營著一個擁有20萬+粉絲的公眾號,講的主要是各地的風土人情,人文軼事。
很久沒來到外婆家,本以為外婆家附近還是如同往日一般,冷清異常,卻看到了一堆工地。
“外婆,那些工地是怎麼回事呀?”
“建廠呢。”
“這地方還有人投資???”
“聽說是一個小樹苗傳媒集團的公司投資的各種食品廠吧。”
小樹苗傳媒集團?這名字很耳熟呀。
這不是拍電影電視的公司嗎?在這投資也能賺錢?
“外婆,你跟我仔細講講唄。”
……
一番討論以後,何秀雯知道她有新題材了。
“我這雖然算是蹭小樹苗的熱度,也算是一種慈善吧?”
一篇題為“不為人知的慈善,跨界而來的小樹苗”的軟文在公眾號間迅速擴散。
公眾號這種,一篇軟文火,就有一堆人用轉發的名義……
為了更好的蹭熱度,何秀雯直接在編乎上面自編自導地提了個和慈善有關的問題,再把這篇文章發上去。
文章又從編乎擴散到別處。
小樹苗傳媒集團的營銷發行部有些懵,他們根本沒宣傳呀。
“李翰!周總都吩咐了不準拿這件事情宣傳,你不知道聽?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李經理,我們沒宣傳呀。因為那邊的孤兒院還在建,就連陸總說的對孤兒院一星期一次的報告我們都停了呀……這都是一篇公眾號……自發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