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現在才明白為何太子扶蘇和殿下胡亥都對這個年輕人如此重視,看上去人畜無害的趙長青將會是令人恐懼的人才,誰得到了都是巨大的臂膀。
趙長青見郡尉長時間緩不過神來,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白大人,該進去了,一會還要敲鑼打鼓慶祝呢!”
郡尉看著朝他微笑的趙長青,再看了一眼嬴梵和鍾離眜,以及揹著木箱的元寶,頓時額頭滲出了冷汗。
這些人絕不是一般人,讓人感覺渾身不舒服,他們跟自己一樣都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手上的人命肯定是一個極其恐怖的數字。
作為一個職業軍人,他的直覺一直很靈敏,這也是讓他得以存活的關鍵。
就是這樣的新材料讓一座城池十幾日日拔地而起,建造速度驚人,而且確實如同趙長青介紹的那樣。
堅固,牆體也乾的快。
其實找長青也曾經質疑過長城的真實作用,對比城池能夠主動防禦和反攻,長城的作用更多的是作為天然屏障。
他曾去過明長城旅遊,感覺明長城大多數是單邊牆。而且在明朝大多數時間內還沒包磚,像八達嶺那樣頂部寬闊,任人飛馳的一等邊本來就是京師附近的異數。
現在她才明白,問題不在於明長城能攔住什麼,因為他往往攔不住什麼,蒙古人破牆而入是常有的事。
而且秦長城還不如明長城結實。
問題在於,人們理解的長城和真正的“明長城”,是存在認知偏差的。
實際上絕大多數人,其實都對長城存在著巨大的誤解,不僅認為長城就是那道牆,而且認為那道牆是為了擋住敵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其實,長城擋不住任何人,那道牆上絕大多數地方也沒有士兵守衛。這道牆明朝人稱之為邊牆,只是長城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
長城是一套非常複雜的立體性防禦體系,包括邊牆,沿邊墩臺,烽火臺,和他們背後無窮無盡的城堡。
這些軍事設施一環套一環,各自發揮著不同的功能。,趙長青是都不用管的,因為他也不懂,只好讓嬴梵管理。
邊牆上每隔一定距離分佈著一座方形敵臺叫做墩臺,墩臺上駐紮計程車兵少則5人,多則十多人,他們往往是邊牆上僅有計程車兵,因為牆體上基本上不會有人的。
這些墩臺的用處就是警戒瞭望,遇到敵情後,立刻點火發炮,將敵情傳播出去。邊牆之後分佈著不少火路墩,也就是烽火臺,火路墩收到沿邊墩臺的敵情後,繼續將其傳遞到自己所屬的軍堡,軍堡將會首先作出反應,同時將敵情一層層繼續上傳。
而他們將要進行講話的地方就是城門口的墩臺上,趙長青身後許多人,都是他咸豐村的老部下,負責維持秩序。
……
咸陽城中,嬴政也早就知道趙長青的封地快要竣工了,傳上來的訊息他全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並且嫌棄他們這種傳遞訊息的方式,看上了趙長青使用的飛鴿傳書。
“既然有了城池,給他個名號吧,章邯擬一道聖旨,封為九原外郡!”
“就給我守國門吧!”
喜歡大秦:開局忽悠嬴政造反請大家收藏:()大秦:開局忽悠嬴政造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