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床上,王有財開啟了《劍修心決》
兩年來,他絞盡腦汁,和宗門斗智鬥勇,《劍修法則》都快被他翻爛了。但這本《劍修心決》,卻幾乎和新的一樣。
雜役們不像外門、內門的劍修,他們沒有師父。為他們敲開修行大門的,便是王有財手上的這本《劍修心決》。
王有財目光微落,《劍修心決》的第一句話再次映入眼簾。
“修行者,順其時,應其命,乘其勢也,凡逆流而上,逆天而行者,死。”
王有財眼神閃爍了下。
當初,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他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悟。但兩年來因果種種,機關算盡,終是無法下凡,如今只能剩下一聲長嘆。
心裡想著,王有財全身上下的真氣緩緩運轉,呼吸逐漸平復,漸不可聞。
靈氣對修行者而言,便如同五穀之於凡人。
天地有靈氣,但這種靈氣修行者是無法直接使用的,《劍修法則》的第一頁便說了。修行者需要吸收這種靈氣,轉化為自身的真氣。
而修行者的境界劃分,也正是跟真氣息息相關。
“體內沒什麼真氣,和凡人一樣弱雞的,是煉脈期修行者。
有了些許真氣,可以操縱法寶了的,是築基境修行者。
感官擴大,對真氣操縱更加熟練的,是洞幽境修行者。
可以真氣外放,飛劍外御,傷人於十裡開外的,是神遊境修行者。
體內筋脈進一步強化,加快靈氣吸收速度和真氣運轉的,是抱朴境修行者。
人劍一體,洞察入微,劍如手臂的,是合一境修行者。
沖虛養氣,識海大幅度強化,真氣加速運轉的,是沖虛境修行者。
壽元綿長,可與天地同壽的,是太虛境修行者。
一劍千里,功參造化、羽化飛仙的,是通玄境修行者。”
這些,都是《劍修心決》上的原話。
“如此看來,煉脈期的修行者,實力強大與否,完全取決於體內真氣的雄渾程度。”
王有財喃喃自語,深吸了一口氣,取出了一枚下品靈石和一枚上品靈石。
他還記得,他上次啃掉了一顆靈石,崩斷了三顆牙。
所幸牙根沒崩掉,除非他嘴巴張的極大,也不是很明顯,不過這三顆牙似乎長不出來了。
王有財將一枚下品靈石拿到眼前,細細觀看,雖然已身家三十萬貫,但他還是第一次如此細細揣摩靈石。
頓了頓,他又將上品靈石拿到眼前揣摩。
鑄造下品靈石和上品靈石的原石並不相同。
這既是王有財觀察出來的結果,也是《劍修雜事》中早便告訴了他的。他不大記得上下品靈石分別是用什麼原石將靈石封存其中的,但有一點可以確定。
即便是最次的下品靈石,也絕不是一個小小的煉脈三層的雜役,可以用牙齒咬開的。
哪怕王有財崩斷了自己三顆牙。
王有財猶豫了片刻,旋即還是拿起了下品靈石,放到牙齒邊,稍稍的用了用力。
靈石紋絲不動。
這是意料之中的。
他又拿起上品靈石咬了咬,上品靈石更是毫無反應,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