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被袁術偷襲後,曹操星夜撤軍,徐州之危自解。孔融和田楷也就各自領兵回去了。
而一同前來的劉備卻是領了徐州,徐州刺史陶謙在經歷了曹操這麼一嚇唬之後,那是真心不想在幹下去了。再三要將徐州讓給劉備,自己去養老,劉備推辭之下,也就“無奈”領了徐州。
要說曹操是因為袁術偷襲了兗州,從而撤兵,讓劉備平白的撿了個大便宜的話。那江東與劉表之間就可不是這麼回事了。
早在曹操起兵攻打徐州之前,江東的孫堅就已經與荊州的劉表打的火熱朝天了。
大漢天下,自從張角黃巾起義之後,就沒有太平的地方了。
北方幽州公孫瓚與袁紹打的正起勁,西邊玄玉征戰司州也是剛剛結束,兗州曹操打徐州,更是血屠百姓,豫州袁術如今又兵進兗州,而青州境內又是黃巾餘部橫行。
不說這些,且說孫堅與劉表。
當初孫堅得了大漢國璽之後,從荊州回江東之時,劉表信了袁紹的話,曾經截殺過孫堅。
也就是那個時候,孫堅徹底的記恨上了劉表。
不過,當時東面的越國舉兵進犯揚州,孫堅與劉鯀等人合力將越國先鋒軍擊退後,越國便陳兵國界,並沒有進一步動作。
這一段時間,孫堅忙著與越國作戰,也就沒有顧上劉表。
而等將越國兵打退後,孫堅這時候立馬就對荊州發起了攻勢。
劉表聽說孫堅率軍來攻打自己,頓時就慌張了。幸虧這時候,他部下也有些良臣謀士,為他出謀劃策。
劉表令黃祖領江夏之兵為前部,自己統荊州精銳為支援,以逸待勞,靜等孫堅。
孫堅整兵之後,上船揚帆,向樊城殺奔而去。
黃祖帶領弓弩手在江邊埋伏,見孫堅軍戰船來襲,船剛靠岸,黃祖便下令萬箭齊發。
孫堅令將士不可輕動,只是伏於船內,來回引誘。一連三日,孫堅戰船數十次靠岸。
黃祖只顧放箭,竟然將自己軍中的箭矢用盡了,而反觀孫堅,卻在戰船之上,平白得了數十萬只羽箭。
當日正值順風,孫堅令軍士一齊放箭,黃祖支吾不住,只得敗走。
孫軍登岸,程普、黃蓋分兩路兵,直取黃祖營寨,背後韓當驅兵大進。
三面夾攻,黃祖打敗而去,丟下樊城,逃向了鄧城。
孫堅令黃蓋守住戰船,自己親自引兵追擊黃蓋。
在鄧城城外,孫堅大敗黃祖,黃祖狼狽逃走。
黃祖見了劉表之後,言孫堅勇猛,抵擋不住。
劉表一看黃祖全軍覆沒,頓時慌了,連忙召集眾人來商議對策。
劉表手下,有一謀士,名叫蒯良,深得劉表依仗。
見此困局,蒯良道:“如今新敗,兵無戰心,只能深溝高壘,以避其鋒芒,再在暗中派人去求救劉鯀,劉鯀與孫堅面和神離,若劉鯀肯救,則此圍可解!”
劉表覺得蒯良這個計策甚為穩妥,就要同意,那成想一旁的蔡瑁卻是哼道:“子柔之言,當真為拙計。兵臨城下,將至壕邊,豈可束手待斃!某雖不才,願請兵出城,與孫堅一決高下!”
劉表聽了蔡瑁的話,一想也有道理,人家都打到家門口了,自己卻想一隻烏龜之樣縮頭不出,這豈不讓天下人恥笑麼?又見蔡瑁鬥志昂揚,便同意了。
而一旁的蒯良皺了皺眉,面色雖然不喜,但也未多言。
蔡瑁引數萬人馬,出了襄陽城,在峴山佈下軍陣。
孫堅攜大勝之軍,長驅直入,兩軍相會。
蔡瑁出陣,程普持槍躍馬來戰,戰不過數合,蔡瑁便不敵敗走。孫堅趁勢揮兵衝殺,殺的屍橫遍野。
蔡瑁狼狽率敗軍逃回襄陽城,蒯良進言,蔡瑁執意出兵,以致大敗,按罪當斬。
不過,劉表最近才取了蔡瑁的妹妹,也就沒有問罪於蔡瑁。蒯良仰天長嘆,無規無律,成何體統啊!自此,蔡瑁便暗中記恨上了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