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王正色道:“那寡人又該如何處理這樣的事情呢?”
管氏說:“是誰要害這一萬人,就懲治誰。如果是另外一個人,就招募勇士除掉他;如果是一個團體,就令執法機關敲掉它;如果是天災,便去抗災;如果是人禍,便去問責;如果是制度,便去改革。”
毫無疑問,為了對抗天理的愚人眾對“殺一人以利天下”的態度便走到了極端,雖然推測最初的丑角可能是符合墨家稱讚的殺己以利天下的態度建立了愚人眾這一組織,但隨後大量人不得不被裹挾進去被迫實現我殺我自己,最後才會為了對抗天理這一目的選擇犧牲大量各國民眾,即實現所謂的為了一千人殺掉另外九百九十九人的極端行為。
倘若對於提瓦特來說,那個要害“一萬人”的就是天理了,可惜提瓦特不存在“景王”這一國君,因而提瓦特這個“國家”無法招募勇士無法令執法機關出手無法抗災無法問責無法改革,所以愚人眾出現了並決定以暴制暴,以犧牲其中一千人為代價保住剩下九千人只是簡單打個比方,具體數量比例不能確定)。
那麼對於那被愚人眾犧牲的“一千人”來說,要害這“一千人”的就是愚人眾了,而對於愚人眾來說各國還是有著足以制衡的魔神、執政機構,所以問題沒有下沿而是引發了衝突,我們玩家最開始的視角便是位於這一層面。
那麼問題來了,以暴制暴的愚人眾這種行為到底可不可取,他們究竟是自取滅亡的瘋狂之舉,還是那最為絕望下竭盡全力卻唯一能做的反抗行為。
而且下一個問題又來了,天理是不是更高一緯度的「愚人眾」?天理為了保護更多的世界而選擇犧牲區區一個提瓦特,從而讓愚人眾意識到天理要害提瓦特這“一萬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些問題作者本人都給不出答案,但唯一知道的就是選擇以暴制暴的愚人眾早已陷入瘋狂,也早就做好了迎接死亡的心理準備擊殺語音可知)。
當然並非是洗白愚人眾,從某種程度上說愚人眾這個組織的形象與隔壁的奧托有些類似,但也就是這樣僅此而已,愚人眾這個組織,或者說「丑角」在這一點上還比不上獨自揹負下幾乎一切罪孽的前任主教。
……
另外,愚人眾這個組織雖然在玩家眼中是個當之無愧的反派組織,但大反派的格局還是有的,相比於忠心與否能力才是他們重點考慮的指標不然也不會各個國家招人,而且稻妻拿雷神神之心“跑路”不回至冬上交的「散兵」也沒有在明面上被通緝什麼的),屬於是隻要你不當著面反抗我哪怕有點小心思,只要有能力做事我都能夠容忍你接受你。
這種格局也是不少人氣反派的魅力所在。
像本書劇情中的這一段,這次試煉最初的目的自然是在測試門沙克最基本的忠誠度——會不會主動跟著門沙克眼中的“安柏”離開,離開了肯定最基本的忠誠度就直接打叉了。
但當門沙克沒有選擇離開後,試煉接下來的目的就變成了摸清底線只要不直接襲擊其他愚人眾士兵圓不回去就算過關),然後再根據結果決定把門沙克扔到哪個位置上。
雖然門沙克是「女士」從蒙德發掘的人而門沙克也一直以「女士」下屬自居,但並不代表一定會成為「女士」的下屬,就像『壁爐之家』出身的愚人眾那麼多也不見得全到了「僕人」手下做事比如層巖巨淵裡的卡塔琳娜姐弟倆),如果真的有更適合的位置稍微花點代價調劑一下也是很正常的。
正因如此,接踵而至的各種危機便出現在了放棄離開的門沙克面前,並最終發展到絕境並讓他做出了對愚人眾來說不忠的抹殺俘虜行為。
雖然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但絕對忠誠並非愚人眾考慮的內容,測試出門沙克底線的愚人眾目的便自然達到了,也知道應該把他放到哪個位置。
把人逼到極限的結果只有兩個,要麼讓他決定一條路走到黑成為一名徹徹底底的愚人眾,要麼就是反過來決心報復愚人眾這個組織,明明本身有一定能力的門沙克目前並不反對為愚人眾效力,那麼為什麼還要搏一個不確定結果的可能性?
所以門沙克甦醒過來就能夠從柳博芙口中獲悉真相而非是一直保持著試煉中的誤會,就是因為測出門沙克底線後的愚人眾不需要把他逼到極限,這樣最大程度緩解了之前門沙克與愚人眾之間的緊張關係,之後讓門沙克在合適位置上為愚人眾做事也有了可能。
因此在試煉中的那些心理活動……說實話都是門沙克單純的迪化現象,畢竟那時的他只能夠以自己準確來說是常人)對於愚人眾的印象做出判斷然後產生的誤會。
至於愚人眾那邊之後對門沙克的安排……看下去就知道了不用劇透),反正不可能是一個非常黑暗的崗位主角很難一下子真正轉變過去,而且這樣的劇情也很難寫),畢竟愚人眾成員那麼多總會有一些真正意義上的變態擔任那些崗位的,相反能夠適合在明面上行動可以作為「白手套」的人才卻並不算多。
喜歡原神:提瓦特的魔眼使請大家收藏:()原神:提瓦特的魔眼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