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慧穎秋在內,一共40多名成員坐在臺下,而這40多個人就是從最高決策層之外,二號空間站的各部門負責人。
此時,前方主螢幕上遲遲沒有傳回訊息,其實他們很明白,總指揮大機率已經犧牲了。
最高決策團隊從來都不在某個空間站上,他們一直都在月球基地中。
如今月球上發生了浩劫,地表都被摧毀得千瘡百孔,慧穎秋楓人推測,除了極少部分人能夠在地下避難所當中逃過一劫。
其他大部分人都會在浩劫當中喪生。
按照浩劫規模的速度和範圍來看,也許月球上的人們也沒有料到這場危機的出現。
……
等待了許久,螢幕始終沒有亮起,智慧ai系統隨後暫替總指揮的位置。
沒有人質疑這一點,這種時候ai的理性判斷往往是最正確的。
ai按照最初始的設定釋出三級戒備的預案,並且提出了月球資源回收計劃。
臺下的各個負責人神情閃爍,各有所思,特別是那12個負責戰鬥編制的負責人。
這是空間站建立以來的首次出行任務,任務非常重要,他們也非常緊張。
在任務釋出之後,所有負責人都歸到了自己的崗位之上,並開始著手計劃後期的登陸事件。
……
而另一邊,王喆已經在空間站外部執行維修任務三天了。
這種看似簡單的任務卻十分困難,除了這裡的超失重環境,以及這種重達200斤的服裝之外。
外部維修工作看似一個粗糙活,其實對精細程度的要求很高!
負責教導王喆的陳師傅每天都會對王喆的一些操作破口大罵,他透過王喆頭頂的實時影片傳輸,看到了非常多的問題。
那些精細處的焊接,那些特殊電板的安裝,任何細節對於區域性區域的控制至關重要。
可以說,必須要將誤差控制在1‰以內,才能確保未來不會因為這些問題而引發重大事故。
王喆每日聽著通訊器傳來的嘮叨與指責,雖然心裡有些不愉快,可他還是認認真真,任勞任怨的重複著一次又一次的修理。
他很清楚現在的每一個人都是為了未來空間站發展而努力。
在修理的間隙,王喆也會望向周圍這浩瀚的宇宙。
親身來到這空間站外部,當身體完全漂浮在半空中時,當看著那廣袤無垠漆黑的宇宙深處之時。
那種自我的渺小感,甚至讓王喆有些喘不過氣來,好壓抑。
……
最終,修理的過程持續了整整兩個星期,空間站的執行也在幾百人的努力之下回歸正常。
……
期間,周雪也昏迷當中清醒過來,而且她的身體也恢復到了正常。
當王喆在完成修理任務之後,第一時間也去看望了周雪,而周雪也給他講述了當初戰鬥過程當中的具體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