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院線固然重要,但製片廠能不能崛起自身也有很大原因。”院線改革是上面的事,不是雷衛東和徐廠長能參與的。
簡單聊了兩句,雷衛東主動岔開話題。
“就好像邵氏,80年代的香江電影市場有多好,你應該也聽說過,被譽為香江電影的黃金十年,可就是在這最輝煌的時代,引領香江電影幾十年的邵氏反而倒閉了。
這其中固然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邵氏拍攝的電影不被觀眾認可是最根本的原因。
說實話,對於邵氏的倒閉很多人都想不明白為什麼。
要市場,八十年代是香江電影最賺錢的時候,無數人揮舞著支票進入影視圈,想著分一杯羹。
要人,雖然邵氏有些遲暮,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邵氏從臺前到幕後可以說人才濟濟。
不光有狄龍這樣的大明星,還有王京、小倩這樣的新人,更有無線這個人才庫。
白娘子、星爺、華哥、偉仔甚至發哥都屬於邵大亨旗下的藝人。
發行通道更不用說了。
和很多小的影視公司只有本土和彎彎兩個發行地不同。
邵氏不光在香江有自己的院線,在東南亞地區也有自己的院線。
其完整的發行通道,不說那些小的影視公司,就連死對頭嘉禾也為止羨慕。
可就是這樣佔據天時地利人和的邵氏,竟然在市場環境最好的時候倒閉了,連帶著邵氏院線也為止歇業,影院出租出去。
不的不說,一家公司能否輝煌,帶頭大哥真的很重要。
現在的製片廠也一樣,拍攝的電影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八十年代人頭湧動的情況了,至於原因……”
還是不說了,因為再說的話就牽扯制度了。
因為歷史的原因,在各大製片廠內都有一個藝術文員會稽核年度拍片計劃,拍片必須進過他們的同意。
這種制度不是不好。
就好像香江的新藝城,能夠迅速崛起和其領導核心新藝城七怪分不開。
但成也蕭何敗蕭何,好的藝術文員會能讓電影蒸蒸日上,反之……
其他製片廠的情況雷衛東不清楚,但魔都製片廠的事蹟雷衛東還是有所耳聞的。
另一個時空,也就是2004年的時候,魔都製片廠喊出了“華娛電影,魔都製造!”的口號,決定和香江電影圈合作振興華娛電影。
只是他們的找的人有些不對,竟然是墨鏡王、關景鵬等人,這結果不用雷衛東說大家也能猜出一二。
墨鏡王有才,真的有才話,要不然也不會和王胖子並列香江最知名的兩大王姓導演了。
只不過和喜歡拍商業片的王胖子不同,墨鏡王拍的是文藝片。
他們兩個人一個代表香港電影的上限,一個代表香港電影的下限,兩個極端。
沒有墨鏡王,香港電影要少很多獎項,但少了王胖子,就沒有香港電影的輝煌。
要說兩人誰更有才華,還真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