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弗里曼可是在書裡寫到,1937年7月,已經佔領滿洲的日軍在華北發動全面進攻,日軍首先佔領了鐵路沿線的重要地區和大城市周圍的平原地區。
透過饒陽的第一支日軍部隊僅僅侵襲了一些村莊,發了一些糖果,和小孩子玩,並未遇到反抗。”
“弗里曼的書我看過一點,只是姜哥,你要明白一點,弗里曼說的是1937年7月,而你電影的時間點是1945年8月,鬼子就要投降的時候。”
“不都是日笨鬼子,有什麼不同的。”姜聞反駁道。
“當然不同,而且是大大的不同。”雷衛東道。
“先說村民對日笨人的反應,姜哥,故事發生在哪裡?”
“河.北一偏僻的村子。”
“有多偏僻,能幾年都見不到日笨人?”
雷衛東反駁道,“河.北,日軍37年就進入了,後來我黨在這裡發展根據地,再後來面對日益壯大的根據地,日軍發動了五一大掃蕩,逼得我軍大部退入山裡,化整為零分散活動。
再後來日軍抽調大批精銳投入太平洋戰場,讓我軍得以喘息機會,而等到1944年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雖然取得成功,打通了南北大動脈。
但主力部隊的抽調,讓華北平原的守備部隊極度空虛,我軍得到了發展壯大的機會,開始收復失地。
45年更是進行了大反攻,整整八年時間,整個華北平原都沒有一天不打仗的。
你說還能有掛甲臺那樣偏僻,不知道日軍殘暴還相信起其鬼話的村子,要說37年、38年,有這樣的村子我信,因為交通工具的限制,很多國人從出生到死都沒離開過村子。
以為日笨人還要以前的軍閥一下,只要交稅就行,但是在45年,河.北還有這樣的村子就太假了。”
“也許有吧。”姜聞的語氣有些不確定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說給小孩糖的事情,37年、38年甚至44年之前都能出現這樣的事,但是在45年。”雷衛東搖搖頭,冷哼道,
“太平洋戰爭之前,因為日笨佔領了大半個中國,物質充沛,其士兵的口糧也十分豐富。
平均一天有精米660克,精麥210克,鮮肉210克,蔬菜600克,澤庵60克,醬油0.08升,味增75克,鹽5克,砂糖20克,茶葉3克,清酒0.4升或者甜食120克,香菸20支等等。
這些口糧足夠滿足士兵一天的需求,還有不少剩餘,所以才會出現士兵用糖果、飯糰收買小孩的場景。
但這些都是太平洋戰爭之前,在美軍參戰之後,特別是中途島海戰之後,美軍採用潛艇獵殺、飛機投放水雷的方式,對日笨進行了嚴格的物質封鎖。
日軍日子就不好過了,到了美軍對日笨本土進行轟炸之後,日軍的補給就更困難了,不光海島上的日軍餓肚子,就連大陸上的日軍生活也不行了。
從1944年開始,日軍的生活可謂是一天不如一天,士兵口糧一降再降。
根據一些倖存下來計程車兵回憶,他們剛剛發動侵略戰爭的時候,主食大米佔到70左右。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米中他穀物越來越多,先下降到50,最後一粒大米都沒得吃,只能吃土豆和小米等進行充飢。
本來餐桌上還有肉蛋等食物,到後來也都被一些鹹菜替代了,最後甚至開始挖野菜捉青蛙,到處找高粱米吃。
二戰後期,山西出現了的歇後語,日本人吃茭子——沒辦法了,就是真實的寫照,糖果在那個時間點已經成了稀罕物,日軍哪有多餘的給小孩。
而這都是有事實依據的,老舍的《四世同堂》看過了吧,祁老人的曾孫小妞子在日本投降前夕被活活餓死。
那可是在北平,國內最大的城市之一,老百姓都吃不到白麵,只能吃沒有任何營養價值的共和麵。
名字很好聽,實際上是一種叫不上名字的混合物。有糠,有麩,有磨碎的豆餅,有許多叫不出名的東西,反正什麼都有,包括石頭,沙子,就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糧食,小孩吃了根本消化不了,拉不出來,最後就這麼活活餓死了。
以一帶全,可以想象當時的日軍是什麼情況了。”
喜歡夢想從1999開始請大家收藏:()夢想從1999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