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規則、紅沙發試鏡,在這裡不存在!
原因很簡單!
雷衛東是商人,拿上百萬出來拍電影其目的,除了賺那幾倍十幾倍的利潤更是為了打響名氣。
一切都以電影票房為中心,不考慮其他,因為有了名和錢就有了一切,想要什麼可以用錢直接買,包括美色在內。
至於為了美色犧牲電影質量,只有……才會做,因為錢不是他們的,不在乎。
和瑤陳等人說了一下試鏡時候注意的事項,雷衛東起身離開,當然走的時候付錢,還是讓其有些心疼。
五杯咖啡、幾個蛋糕加一個果盤,要了雷衛東四百多塊,比前世上學時候一個月生活費還高,真是搶錢呀!
早知道不來這裝逼,隨便找個大排檔好了。
隨著汽車的普及,學駕駛的人越來越多,各地的駕校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這些駕校說是學校不太恰當,更應該稱其為培訓中心,主要業務就是讓學員學車,最多加上汽車維修售後的服務。
因為在首都人生地不熟,安全起見,雷衛東託關係找的是正規駕校公家單位,隸屬於交通局管理的。
相比於私人駕校的風氣,正規駕校要嚴謹很多,不光教練態度好,也少了很多吃拿卡要的風氣,最起碼不會明目張膽的要,也就是費用高點。
“小夥子學車的嗎?”
剛剛從計程車裡出來,還沒站穩,就有人湊到雷衛東面前,招呼道。
“不,我等人!”雷衛東擺擺手,表示自己不學車。
“這是我名片,想學車的話打我電話,包過!”來人遞給雷衛東一名片,上面寫著xx駕校,顯然是其他駕校跑過來拉生意的。
“恩!”
雷衛東點點頭,也不說話,將名片放進兜裡。
給人面子也就是給自己面子,不說這名片自己有沒有用,既然人家給了,就要給予尊重。哪怕是扔,也要等離開了再扔……
“老……阿東!”
等了大約十來分鐘,一輛計程車嘎的聲,停在雷衛東不遠處,王聰和閆傑從車裡跳了下來,看到雷衛東就在前面,要不是閆傑在一旁,王聰差點喊出‘老公’兩個字。
“對不起,我們來晚,讓你久等了!”來到雷衛東面前,閆傑歉意道,
“沒事,我也剛到不久!”雷衛東笑笑,“走,先去報名,有什麼事回頭再說。”
三人走進駕校,進門也就幾十米的樣子,就看到了報名處,進去之後有兩個工作人員坐在哪裡給來考駕照的人報名。
“你們先等著,我去找個人!”走上前問了一下報名費多少,有那些流程,需要多長時間,回過頭,雷衛東示意王聰和閆傑等一下,自己打個電話。
為了適應不同年代的需求,駕考制度也在不斷變化,從非常嚴到有點亂然後,又開始嚴起來。
1979年,國內有了第一所面向社會招生的駕駛學校——汽車技校,拉開了私人學車的序幕。
在八十年代,學車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那時候,駕駛員是一個技術工種,對其要求很高,就和在部隊一樣,不僅要求會開車還必須會修車和以及車輛的日常維護。
以至於八十年代考駕照的時候,除了交通法規必考,還都得學習汽車維修技術,人手一本厚厚的有關機械原理的書籍,學會之後才能進行駕駛理論以及實際駕駛的學習。
學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時間長,需要一年時間,學費更是一個天文數字—一千多元!
現在看,這費用低的要命,還不到一個月工資。
但在八十年代,在首都一個普通工人的月薪都只有50、60塊的年代,這錢工薪階層沒幾個能拿出來的。
要不然,單位拿錢讓人學車在八十年代也不會成為主流了。
到了九十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汽車質量的提高,修車不再是駕駛員必備要求,考駕照相對容易了很多,加上學費雖然提升到兩千多,但很多家庭也能承受起的了。
相比後來,九十年代的考試還是很嚴格的,除了理論學習還帶有部分維修知識之外,路考考試更是重中之重。
特別是科目二,除了有樁考、坡道定點停車和起步、側方停車、透過單邊橋、曲線行駛、直角轉彎外,還有限速透過限寬門、起伏路等多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