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先放我這裡吧,明天我給你向上面推薦一下,看看那能不能得到學校的批准,成為……”
北電別看是學校主要任務是教學,其實是有單獨製片權利的,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們能更好的接觸電影,熟悉電影的製作過程。
用社會上的話來講,就是實習,為此每年北影都會製作一些短故事片和幾部長故事片,只不過這些影片多以教學為主,進入影院上映的很少,才不為外界所知。
“謝謝老師看中,不過推薦給學校就不用了,拍電影的錢我有!”雷衛東道。
“錢你有?”雷衛東的話讓謝非很意外。
拍攝一部電影,需要的錢可不是小數,就比如剛剛《夜店》的劇本,謝非在心裡估算了一下,雖然沒什麼大的場面,只需要搭一幾十平方的場景,做成便利店的樣子就可以。
但形形色色的演員,想要拍好的話,投資至少需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原版《夜店》投資是二百五十萬,之所以高這麼多,除了有時代的因素。
在2009年,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的成本,都比1999年時候高出一倍還不止。
在1999年,早餐一塊錢就可以買二兩包子吃個飽,而到了2009年,同樣的包子三元都不一定能買到了,即使買到,包子小的也只能吃個半飽,
還有就是演員薪酬,在華語電影已經走上快車道的2009年,即使徐正、李曉路等主演主動自降片酬,其演員薪酬加在一起也要超過投資的一半。
市場行情在哪擺著了,再低就侮辱人了。
而在1999年,市場的不景氣導致大批電影人失業在家,無論你是有名氣還是沒有名氣,給點小錢就能找來無數人幹活。
雷衛東估算過,整部電影,演員的薪酬加起來都不會超過十萬,即使找明星,只要不找港臺的,最多二十萬就能搞定。
“我不是有小說在美國出版了嗎!”看到謝非懷疑,雷衛東連忙解釋道,“雖然賺的錢不多,一兩百萬……美金還是有的。”
“一兩百萬,還是美金!”雷衛東的話讓謝非很是無語,美國那邊的錢就那麼好賺,一本小說就能賺幾百萬,還是美金!”
“當然是美金,美國那邊又沒有人.民幣!”雷衛東笑著,把美國那邊的流程給謝非講了一遍。
“確實,美國那邊對版權的重視遠遠超過我們!”謝非搖頭苦笑,
“我們這,一本小說能賺上百萬都是爆款了,只是小雷,你這麼有錢,還需要找我做什麼呢?”
“老師,需要你幫助的地方多了!”雷衛東說道,“不說電影我們是想在劇院上映的,中間牽扯的劇本稽核報備以及電影的上映等環節。
就說劇組,現在整個劇組就兩個人,擔任導演的唐學姐和客串編輯、製片人的我。
至於攝影、化妝、錄音、燈光這些人員一個都沒有,我們希望你能幫我們介紹一下,還有拍攝用的器械也需要麻煩老師你,可以的話給我們當一個顧問,能省去我們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