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流傳了好很多關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心靈雞湯!
什麼中日夏令營比賽,中方慘敗,什麼島城德國下水道百年不壞,還有就是全球首富比爾蓋茨,為了培養後代自力更生的本領,只給其留1000萬美金遺產,剩下的數百億美金在自己六十歲的時候全都捐出去做慈善。
一開始大家還覺得比爾蓋茨多麼偉大,是金錢為糞土,時間長了,網上關於美國的新聞多了才知道。
孃的!
比爾蓋茨的慈善捐款是捐給自己的基金會,他和家人的一切花費全都由基金會出錢,這等於把錢左手倒右手不說,還躲避了美國那高昂的遺產稅。
至於說,所謂歐美國家的小孩,經過教育之後只要成年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個體,啃老什麼的,只是在腦子裡想想,基本都不會做,更是一個笑話,是精英忽悠底層人士的。
美國的富豪,有一個算一個,除了幾個是站在風口上逆襲的,百分之九九的成功都離不開家庭的支援。
就比如比爾.蓋茨能夠成為首富,離不開他的父母,特別是母親的支援。
這位銀行家的女兒,不光在1975年至1993年任華盛頓大學校董事,還是全國聯合勸募協會執行理事會的首名女性主席,更關鍵的是,她在任全國聯合勸募協會執行理事會主席期間與ib的執行長約翰埃克斯共事。<的大單,完全是其母親的功勞。<新任董事長特地指著微軟問道。
“就是瑪麗·蓋茨的兒子的那家公司嗎?”
“是的。”下屬回答道。
於是董事長找到瑪麗:“你兒子只上了兩年大學,能幹什麼呢?”
瑪麗笑笑說:“這一次我以自己的成就和人格為我的愛子作最好的擔保。”<唯一軟體供應商的同時,靠著ib強大的實力,微軟dos也因之而成為行業的唯一標準。
還有富豪榜上的千年老二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很多人都讀過巴菲特勵志的故事。
說他的傳奇之路是從六歲的時候賣汽水、送報紙開始,十一歲的時候就開始買賣股票,看了很多關於股票入門和投資方面的書,大學畢業之後開了一家投資公司,把事業做的風生水起。
但故事中有意漏了一點,那就是巴菲特的家庭背景。
就比如故事中,之講了巴菲特的爺爺是經營雜貨店的商人,聽著像路邊的百貨小店,其實呢,巴菲特的爺爺是開雜貨店很大的,是老家奧馬哈市最大的百貨公司,當地有名的百萬富豪。
至於巴菲特的父親就更不得了,他一生只做過兩份工作。
第一個就是早年的股票經紀人,這對巴菲特有著很大影響,在其八歲的時候,父親就讓其閱讀股票書籍。
11歲在父親的指導下開始買賣股票,還在證券公司做過價格登記的工作,總之沒事就往證券公司裡面跑,讓巴菲特對股票十分的熟悉為以後的發展打下深厚基礎。
至於第二個職位就更不得了,1942年,在巴菲特12歲的時候,其父親代表共和黨當選國會議員,還在金融委員會工作,巴菲特也跟著父親搬到了華盛頓,不僅為以後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人脈關係,還學會從宏觀角度,也就是國家程度看股票。
肯尼迪家族、布仕家族、希爾頓家族等等就更不要說了。
對比歐美國家幾十年的發展,你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因為階級固化的緣故,真正實現了收入增長和階層跨越,跳出父母階層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而完成人生逆襲,也就是橫跨幾個階級的人階級進入上層社會的人就更少了,連5都不到,而這5的“屌絲逆襲”中,白人最多,亞籍次之,拉丁籍和黑人最少。
有人說這裡面有種族問題,黑人難以逆襲是因為種族歧視,其實不然,亞籍或者說華人難以逆襲是種族歧視,拉丁籍和黑人不能逆襲純粹是自作自受,特別是黑人!
信奉管生不管養,大部分黑人都是沒有家庭觀念的,叉叉完了拍屁股就走,以至於單親媽媽特別多。
這就讓很多黑人家庭生活靠領救濟金,至於上學,別說和華人比了,就是白人都比不上,這樣的情況下還能逆襲,也就發揮他們在體育和音樂等方面的特長了,至於奧黑炭那樣的,一萬甚至十萬中有一個就不錯了。
可以說美國這邊所謂的孩子自力更生理論,和國內突然流行的所謂讀書無用論有很多相似之處,造成的影響也大同小異,都讓階級更加固話。
在國內,“讀書無用論”是越往底層相信的人越多,因為他們目光短淺看不到讀書對好孩子的未來影響有多麼大。
而上層,不說知識分子、官宦家庭、資本家這些家庭會相信“讀書無用論”,讓自己的孩子早早繼承家業而不送他們出去讀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就是那些實現人生逆襲,靠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富起來的農民企業家們,無一例外,全都花大錢送子女上國內外的名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