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群中沒有發現傻根的扮演者王寶寶,雷衛東並不意外,記憶中,他好像是兩年後才來首都闖蕩的。
因為在少林寺學了幾年武藝,王寶寶起點比普通群眾演員要高,他可以在劇組當武替或者特技演員。
因為敢打敢摔,讓王寶寶在武行中有了一定名氣,要不然也不會被導演李揚挑中,主演獨立電影《盲井》,從而改變了人生。
《盲井》票房不高,但好評不多,更在頒獎會上拿了很多獎,讓王寶寶從一屆草根,變成了法國第五屆杜威爾電影節“最佳男主演獎”得主。
第二屆曼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得主,第四十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人獎”得主。
緊接著被馮大導演看中,在《天下無賊》中塑造了經典角色—傻根
“這邊走,我實習的劇組在這邊!”
給看大門的大爺看了一下證件,唐璐璐帶著雷衛東進去了北影廠大門。
“這是北影廠的主樓!”
走進大門就看到一紅色建築,上面掛著“為人民服務”五個金色大字。
知道雷衛東是第一次來,唐璐璐客串嚮導,給其介紹北影廠裡的各種建築。
“紅色的主樓興建於1952年,是有著那個年代的堅固和傳統文化的建築元素,房頂是歇山式的,牆面上有回紋圖案的浮雕,樓座是須彌座樣式的裝飾。
這裡北影廠生產創作的指揮中心,也是創作的交流中心,很多經典電影都是在這裡決定拍攝的。
主樓西側是洗印和特技車間,東側是攝影車間、剪接車間和錄音車間。它們是北影廠電影創作生產整個完整的全產業鏈的重要部分,別看建築不怎麼樣,在這裡創造出很多中國電影的第一次。
從最早的普通立體聲,到後來的數字立體聲……
“這就是榮寧府了,拍攝87年版《紅樓夢》的時候建立的!”穿過一片草地,唐璐璐指著一古建築群道,“這裡原來是北影廠的廠區綠地,栽滿了果樹。
據說,當年北影非常重視《紅樓夢》的拍攝,決定把榮寧府搭建成永久性佈景,基本上是1:1模擬建築,前後花了4年才最終建成。
在往前就是北影廠最著名的明清風情街了,之所以要建這個街,是因為1981年凌導要拍《駱駝祥子》,但當時首都城內已沒有老舍書中所描寫的環境了。
為了重現已經被拆掉的西四風貌,專門搭設了街景,其西四牌樓、酒館等都是原景再現。
等到電影拍完,街景就留了下來,只不過當時只有一條街景,如今的景象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據前輩說,這街上的場景都是拍電影的時候,由劇組出資有計劃搭建,前後經過10年才形成現在這個規模。
其中最應該感謝的應該是陳大導演,他的《霸王別姬》對明清風情街的貢獻最大,原來的一兩條街因此增加到四五條街。
在八九十年代,這裡是全國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每天拍戲的、觀光的,絡繹不絕,最多的時候有幾十個劇組在拍戲。
也就是因為這裡拍戲的劇組多,北影廠門口慢慢聚齊起了國內最早的群眾演員。
不過,從前幾年開始,全國各地開始興建影視城,比如橫店、象山那邊,有的是比這裡更大、更繁華的拍攝基地,明清風情街開始沒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