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星文明自從“勇者之旅”事件之後,彷彿就點開了“科技”的技能樹,各種發明層出不窮,讓隕星人的生活日新月異。
現在的隕星所有的地下城雖然風貌各有特色,但都充斥著科學力量的氣息。
明亮且溫暖的地下生活,讓眾人似乎都忘記了地面之上的場景。
科技時代下的隕星人,歌頌著曾經父輩們的艱苦,盡情享受著新時代的美好。
他們喜歡音樂,愛好舞蹈,喜歡藝術……。
隨處可見的大螢幕上都播放著美好、熱情、奔放的各種廣告。
他們將愛情和繁衍視為此生最大的任務,努力為之奮鬥不止……。
每個隕星人再也不用躲在“窯洞”裡,瑟瑟發抖地去抵禦嚴冬的寒冷。
“城市血管”是一種覆蓋整個城市各個角落的暖氣裝置。
讓溫暖遍佈每個角落。
隕星人甚至可以只穿著一身薄衣出門。
再也不用穿著沉重的厚棉襖和抗凍防護服。
這簡直是神話裡的生活狀態。
彷彿都有著要改變世界的活力。
但改變這個文明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其實是往往是少數人的“靈光乍現”。
……
而薩斯就是就是這樣一位經常“靈光乍現”的少數人。
無論是在隕星上的“氣流動力學”,“火山能熱力學”還是“宏觀物理學”,甚至是“數學”方面,薩斯都有所建樹,享譽整個隕星文明。
但他最感興趣的還是天體物理。
常人一定無法理解,他這樣的一個大科學家,竟然經常半夜穿著陳舊的抗凍服從地下坐電梯走上地面,冒著30c的低溫走進那間冰冷的天文觀星室,在那間冰冷的觀星室裡利用望遠鏡看天上的星星。
按理說,當時的隕星文明絕對有方法讓地面上的“觀星室”裡一直保持溫暖如春,但因為“觀星室”裡有很多精密儀器。
這些精密儀器需要保持低溫的環境。
“熱脹冷縮”會影響它們的精度。
所以,即便薩斯在隕星上當時已經是“科學頂峰”上的“巨人”。
也很多學生聽到他的名字而望而卻步。
就是因為想要成為他的學生,首先得學會“挨凍”。
地下之城“虛假繁榮”的舒適早已經將年輕一輩變為了“溫室裡的花朵”。
他們再也沒有了“勇者之旅”之時那種勇於用生命去追求真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