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這麼粗略。
還有科學家根據對一片區域內的小行星數量進行觀測,假設這條小行星帶各處是均勻的存在,粗略估計出這些小行星的質量總和大概有一個月球那麼大。
當然,還有科學家估算著總質量比地球還大。
但只要是估算那就是瞎猜,根本沒個準數。
很多太空科幻影視作品之中,常常讓飛船在這片小行星帶之上來場演追逐大戲。
巨大的飛船快速在這些小行星之間的縫隙之穿梭,主角往往憑藉著自己大膽且高超的技術避開所有小行星,將敵艦遠遠甩在後面,讓他們撞在小行星上發生爆炸。
但是!
實際上這圈小行星帶並沒有那麼密集。
兩顆小行星之間相距往往幾十上百公里。
人類那小小的飛船完全不用擔心進入小行星帶之後會撞擊到小行星。
除非你想故意撞上去。
……
大家抬頭看了著大螢幕上的那片小行星帶,似乎想了起了孫志勇之前說過的一個觀點——曾經的小行星帶其實是一個完整的星球,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只不過後來炸了,殘片炸得四分五裂,其中一大塊就是現在的月球。
因為這樣就能夠解釋月球的由來,也能夠解釋月球上同位素和地球不同的原因。
……
“你的意思是,曾經的小行星帶是一顆完整的星球?”周慧敏問道。
孫志勇點了點頭:“是的,和‘月球起源’一樣,同樣沒有科學家能夠完美解釋為什麼只有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軌道是有一圈小行星帶,而其他地方沒有。”
“有學者認為是大質量的木星和太陽雙重引力拉扯之下才形成了這圈小行星帶。”
“如果沒有大質量的木星存在,這些小行星帶是無法形成的。”
“它們是太陽系剛形成的時候就形成的,那些質量更小的‘灰燼’正在向外飛,被大質量的木星引力攔下,形成了這條小行星帶。”
“但很多科學家認為,這就是曾經一個完整星球爆炸之後的結果。”
溫妮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可這些跟月球,和地球生命誕生又有什麼關係呢?”
現在話題似乎越來越遠了,溫妮試圖要將話題重新拉回來。
雖然大家是在茶水室裡的閒聊,但大家都是科學家,總得聊得質量高一些吧?
孫志勇點點頭:“我認為,太陽系裡最最早的生命有可能就誕生在這顆爆炸的星球之上。”
說著,孫志勇又開始比劃著講了起來:
“當時,在火星和木星之間還有一顆星球,我暫時給它起個名字,就叫它‘隕星’吧。”
“畢竟它最終隕命了嗎。”
“那為啥不叫‘死星’?”羅藝婁吐槽道。
“一個代名而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分析。”孫志勇大手一揮說道。
“那時候,這顆‘隕星’其實在我們現在的地球軌道附近,表面溫度在零下50c和零上50c之間,正好是水能夠長時間存在液態的溫度。”
“於是,太陽系的第一次生命就誕生於此。”
“經過幾億年的進化。”
“也誕生了智慧生命。”
“他們逐漸發展出科技。”
大家五一假期快樂啊,這兩天陪著大侄子玩星穹鐵道上癮了,哈哈
喜歡神級文明回溯請大家收藏:()神級文明回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