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神遊八方
“數字生命?”餘龍波詫異道。
餘龍波當然知道這個近些年開始在世界上引起廣泛討論的詞彙大體是什麼意思。
當1950年,艾倫·麥席森·圖靈提出關於機器思維的問題,書寫了一篇名為《計算機與智慧》的論文之後,“數字生命”的概念就已經悄然誕生了。
而這個概念再次在大夏國廣為人知,是源於一場名為《流浪地球2》的春節電影。
裡面講述的是在太陽即將駭閃的末日危機之下,在全人類討論如何自救的時代背景中,誕生了一個“數字生命”的“永生派”。
這個派系認為:將人類意識轉換成儲藏在計算機中的數字生命,拋棄肉身,將獲得永生。
因為電影的熱播,這一概念也被人熟知。
而巧合的是,不到兩個月之後,一款名為chatgpt的智慧聊天軟體突然火遍全球。
不同於傳統的智慧搜尋引擎軟體,這是一款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智慧聊天軟體,向人類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懂人性的生物化智慧思維。
這讓人類對“人工智慧能否誕生意識”展開了新的討論。
進而,“數字生命”是否具有可行性的討論也隨之展開。
從2023年到2025年,“人工智慧”和“數字生命”一直都是網路熱詞。
……
可是,尼古拉·特斯拉出生於1856年,逝於1943年。
那時候,離著圖靈提出“人工智慧”這個概念還有7年。
即便是“未來之城”之中的技術能夠領先外界至少30年。
但“未來之城”是1945年才開始建立的。
而那時候特斯拉已經逝世了。
所以,特斯拉怎麼可能會是“數字生命?”
這在時間上完全解釋不通。
故此,餘龍波才對陳興安說“如果特斯拉是數字生命”的這個假設如此的詫異。
“特斯拉所處的年代,連‘人工智慧’的這個概念都還沒有誕生啊?更不要說‘數字生命’。”餘龍波說出了自己的疑惑。
陳興安繼續一邊品著茶一邊說道:“或許‘數字生命’這個詞彙並不準確,我們可以換個詞彙,比如‘量子生命’。”
“量子生命?”餘龍波又得重新理解這個新的概念。
“或者更通俗一點,直接來說,就是‘靈魂形態’。”陳興安繼續說道。
“靈魂形態?”餘龍波感覺自己的腦子都快有些跟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