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深海機甲的腦機扣雖然不是使用的“阿雲系統”,而是使用得餘青山獨立研發的“深海系統”,但深海機甲和深海機甲之間還是可以透過編號進行聯絡的。
餘子風趕緊在腦機中開啟這份操控手冊,認真學習起來。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原來深海機甲有這麼多功能。
鋒利的爪刃,百米長的繩索,腳下的吸盤……還有一把長長的單分子捲刃。
那是安裝在深海機甲右臂上的一個裝置。
裡面用碳纖維材料做了一個單分子的薄刃。
平時的時候,它像是一把卷尺,盤在右臂裡的裝置中。
當它伸出來的時候就是一把鋒利無比且十分筆直的刀。
這把刀甚至長達40米。
……
餘子風看著這把刀的介紹,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機甲裡設計這麼一把長刀幹嘛?
難道是為了戰鬥?
但是如果是為了戰鬥,直接設計槍炮不是殺傷力更大嗎?
現代的電磁武器可遠比這長刀殺傷力大得多。
這副深海機甲上可沒有任何槍支導彈等熱武器設計。
設計得更像是個用來深海探索的機甲。
而且,機甲之中還有很精準的一些測量裝置。
比如面罩上,可以顯示智慧輔助線資料功能。
這種功能能夠幫助穿戴機甲的人一眼看出事物的形狀資料。
比如你將眼神聚焦在遠處一座樓宇上,它的長寬高資料立刻就會顯現出來。
比如你的手裡拿起來一個水杯,水杯的杯口直徑,容量大小等資料也會立刻顯示出來。
再比如你在街上隨便聚焦在任意一個小姐姐身上,她的三圍資料就會一絲不差地顯示出來。
這種功能最早就用在軍用機甲上,用來顯示敵人距離和裝備形狀大小,以便進行打擊。
但後來,建築機甲也安裝了這種功能,建築師利用這項功能勘測現場,省去了很多裝置。
再後來,考古機甲也安裝了這種功能,每次出土文物的時候,一眼就能看清這件文物的外形資料,很是方便。
之後,這就成了所有機甲的標配。
但行業不同,這項功能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
比如餘子風以前常穿戴的太空修理工的機甲所側重的就是顯示零件的幸好,介面大小,和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