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出去和同齡人玩耍浪費時間這種事,劉龍樹是堅決不允許的。
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最後他給兒子留下的,只有劉錦夏對他的恐懼和憎惡。
還有他葬禮上,親兒子劉錦夏近乎癲狂的笑。
或許這都不是讓九泉之下的劉龍樹感到懊悔的。
讓他感到懊悔的應該是:天才劉錦夏最終也沒有選擇他研究的“幹眠長生法”繼續研究下去。
即便他已經將“幹眠人體”遍佈宇宙的未來想象得是那般美好。
但在劉錦夏看來,依然不是人類未來應該有的樣子。
……
在劉龍樹去世之後不久,沒有人“禁錮”的劉錦夏很快根據自己多年學習,以及對未來的憧憬與思考擬寫了一份《靈魂提取計劃》的專案策劃書遞交到了路易斯·阿爾曼的辦公桌上。
劉錦夏根本瞧不上當時“永生工程”研究組裡“長生計劃”的四個長生研究方向。
什麼細胞抑制法、器官替換法、人體冷凍法、人體冬眠法……,這些統統入不了劉錦夏的法眼。
他所想的,是直接躍過“長生”而追求“永生”。
人類之所以是人類,不是因為人的軀體有多別緻,而是因為人的思想夠深邃。
如果能夠將這種思想直接從身體裡提取出來,進行一定的轉錄,然後注入到永不磨滅的新軀體中去,人類便將實現永生。
這種思想,或許就是古今中外在人間傳說已久的“靈魂”。
所以,這個專案的名稱為《靈魂提取計劃》。
而且,劉錦夏詳細寫了眾多自己在此方面的進行的核磁共振研究成果和資料資料。
彷彿他已經找到了人類身體中的靈魂所在,只是缺少提取它的方式,和承接它的容器了一樣。
描述之詳實讓阿爾曼不得不動容。
當然,這和阿爾曼對劉錦夏印象深刻也不無關係。
他早就潛意識裡認為這個天才一定會有了不起的成就。
但他作為“未來之城”生物部的總部長,還是將那份檔案反覆看了十幾遍。
花費了一週的時間才做出了決定。
劉錦夏當時在計劃書中寫到:
人類想要永生的想法一定不是一種私慾。
它是基於人類在宇宙之中的渺小而天然誕生的集體潛意識。
尤其是當科技不斷發展,人類越來越清楚自己在宇宙中的這種渺小之後。
深知自己就是宇宙時空牢籠裡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