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劉龍樹多年研究發現,水熊蟲有四種隱生狀態:低溫隱生、變滲隱生、缺氧隱生、低溼隱生。
其對惡劣環境的抵抗能力簡直到了變態的程度,可謂是理想之中的“太空生命”。
關於水熊蟲的低溫隱生:
水熊蟲刻在在200°c的環境裡堅挺20個月,在253°c的液態氮裡堅挺26小時,272°c的液態氦裡堅挺8小時。
只要溫度回暖,它們又可以“復活”。
這對於想要遠離太陽,去其他星球看看的人類來說,簡直是夢寐以求的能力。
關於水熊蟲的變滲隱生:
作為一個身體不到一毫米的小生命,它在0.4的鹽溶液中仍然能活動,在15的鹽溶液中它會在9秒之內進入“小桶狀態”,等到環境變好後依然安然無恙。
它既可以在純淨的淡水中生存,也可以在高濃度的海水中存活。
這就極大提高了它在各種星球中生存的可能。
關於水熊蟲的缺氧隱生:
在缺氧的環境之中,它開始的時候它收縮,但後來就會伸展到最大狀態,同時也是窒息狀態,而且能夠存在數月的時間。
而人類在缺氧狀態下估計撐不過五分鐘。
關於水熊蟲的低溼隱生:
在面臨類似沙漠這種汙水環境時,它它就會蜷縮成桶狀,背側的甲片會層疊在一起,甲片之間的彈性角質層會收縮,進入所謂的“小桶狀態”。
在“小桶狀態”下,它們的新陳代謝速度會降低到原來的0.01。
這也就是劉龍樹重點研究的那部分。
這種狀態也被櫻花國那邊稱之為“幹眠狀態”。
水熊蟲“脫水”進入“幹眠狀態”,然後會在“浸泡”中復活。
簡直就是妥妥的“三體人”。
……
“幹眠狀態”下的水熊蟲可在125°c的液體中存活數分鐘。
在151°c的液體中“煮”了15分鐘的水熊蟲依然“復活”。
甚至劉龍樹秘密聯絡大夏國,安排過水熊蟲的太空實驗:
將水熊蟲由大夏航天帶入太空,經過10天暴露在輻射、真空及低溫的條件下,結果發現,三組水熊蟲樣本卻未受影響。
恢復到適宜狀態後,它們仍然可脫殼成活,並繁衍生息。
這不僅是一種長生的方式,更是“太空人”的理想技能。
極度低溫、缺氧、缺水,歷經各種宇宙輻射,還能安然無恙。
如果人類能如此,何愁離不開太陽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