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為了表達自己已經得到劉光世的支援,張邦昌要求劉光世帶著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到了廬州城下,目的不用多說,當然就是為了顯示自己手裡有貨,你趙樞可別亂動我。
趙樞此時正和那通判王高義在一起吃飯,張邦昌這時候出現在了酒樓裡,見到趙趙樞,張邦昌一臉澹定從容。
他對趙樞行禮,然後說道:“不知殿下前來,有失遠迎,還請殿下恕罪。”
趙樞眼睛瞄了他一眼,說道:“不是聽說你身體不適,在家中養病嗎?怎麼突然又好了?”
“回殿下,之前確實是身體不適,現在好多了,這才敢來見殿下。城頭有一處風景,不知殿下有沒有興趣欣賞?”
“什麼風景?帶路,有風景,本王當然要看一看。”
“殿下隨我來。”
張邦昌將趙樞引到了城頭,然後看到劉光世兩萬大軍在城外駐紮,這兵戈如林,戰馬嘶鳴,氣勢洶洶,遠遠的看著,都能感受到一股威壓之勢。
趙樞臉色鐵青,目光陰冷的看向張邦昌,說道:“張邦昌,你讓本王看這個風景是什麼意思?”
“不不不,殿下您不要誤會,下官只是想讓殿下您知道,在這廬州的地面上,只要下官在這裡擔任廬州知州一天,廬州那就太平安定,任何反賊都無法傷廬州百姓一分一毫。
下官知道殿下您愛民如子,所以特地請殿下來看看這個風景,好讓殿下放心。”
“嗯,本王看到了,確實,這外面的兵馬兵強馬壯,一般的叛軍難以戰勝,對了,這支兵馬主將是誰?”
“回殿下,這兵馬乃是劉光世將軍麾下的大軍,劉光世統兵有方,征戰四方,建立了不少的功勳,在朝廷上那也是頗有威望,許多武將也是對他非常欽佩,以他為標杆,此人可以說是登高一呼,萬眾響應。”
張邦昌明裡暗裡都是對劉光世一片稱讚,同時他也不忘表明自己劉光世的關係匪淺,讓趙樞對他不敢輕易下手。
張邦昌繼續說道:“下官與劉光世將軍乃是知交莫逆,就好比當年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那是生死之交,
所以下官身為廬州知州,如若廬州受到了叛軍的進攻,這劉光世將軍必定不會袖手旁觀,一定會領兵來援。
所以有劉將軍在,我廬州萬千百姓便可高枕無憂。”
趙樞面色不善,說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怎麼,你覺得現在我大宋王朝就跟那當年的漢朝一樣,已經到了窮途末路,天下要大亂,要來一個三國演義是嗎?”
張邦昌聽是這樣說,嚇了一跳,趕緊否認。
“不不不,下官只是打個比方,並不是說我大宋會像漢朝一樣滅亡,這是,,,這是,,,”
“好了好了,別他孃的解釋了,你他孃的三句話蹦不出個好屁,本王吃飯吃的正高興,你給本王叫到這來,害的本王肚子還沒吃飽呢,走走走,回去繼續吃。”
“是是是,下官陪殿下您繼續吃酒。”
張邦昌被趙樞搞的一驚一乍,身上已經是汗流浹背。
走在回酒樓的路上,趙樞雖然面色如常,但心裡也是氣的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