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成本貴,那是因為剛開始做,所以各項成本高,等做慣了,慢慢的做熟了,成本自然而然就會降下來。
而且一次一萬份,以後遠遠不止這個量,開封府一兩百萬人,還有開封府之外的其他的城池,那也可以去賣,到時候本王估計銷量至少也是每次五萬份,十萬份,那時候銷量一大,成本更低。
而且銷量大了,名聲打響了,就會有商家來找我們做廣告,那時候,就豆腐塊那麼大的一點位置,給哪個商家買去打廣告,那也是幾十貫幾百貫錢的收入,你想一想那利潤有多大?
所以不要去盯著眼前的這些蠅頭小利,本王給你定個價,兩文錢一份。”
“兩文錢一份,那豈不是賣得多,虧得多?”
張東昇顯然一時間難以接受趙樞這經商理念,成本四文錢,賣兩文錢,這不是傻子嘛。
趙樞一臉不耐煩,罵道:“你這傢伙還是陷入了誤區,我剛才說了這麼多,你不懂嗎?我們辦報社的目的,第一是要向老百姓傳播積極向上、一身正氣的這種精神,第二,就要吸引廣告,要靠廣告去賺錢,懂嗎?
只要有廣告,這些報紙就算免費送給人家看,我們都有錢賺。”
張東昇聽了,雖然不知道靠不靠譜,但也只能點頭稱讚,“殿下英明,殿下英明,殿下真不愧是人中龍鳳,龍子龍孫,這思想太超前了,小的雖然聽不懂,但是也感覺殿下說的有道理,那小的就按殿下說的辦。”
說完,張東昇就返回到了報社,和那些賬房先生,還有那些編輯開始研究,準備印刷。
因為是第一次印刷,每個人心裡都非常忐忑,心說這報紙能成功嗎?會有人看嗎?會有人買嗎?
一萬份啊,這麼多的報紙,如果賣不掉,堆在倉庫怎麼辦?是燒掉,還是扔掉?
心裡非常猶豫,但到底背後的靠山是趙樞,不怕虧錢,所以張東昇也很有底氣。
他擅自做主,對大家說道:“大家好好幹,我們要爭取一炮打響,把我們這大宋第一報的名頭打出去,做到一炮而紅。
這一炮,不光是為殿下打的,也是為我們自己打的。只要打響了名頭,老百姓歡迎,每個人另發一貫錢獎金。”
大家一聽說有獎金,自然也非常高興,人人幹勁十足,仔細工作,生怕出現一絲一毫的錯誤。
經過大家的一致努力,最後終於在第三天完成了印刷任務,一萬份報紙妥妥當當的印刷出來了。
然後張東昇在天矇矇亮的時候,就安排人把他們送到各個店鋪裡面去,這時候雖然天還早,但是店鋪已經陸陸續續的開張了。
這時候,很多小孩子,女人,老人,他們也背好了書袋,書袋裡面裝了滿滿的報紙。
這些報紙他們都是算好了數量,每人拿了五十份,然後到大街小巷去叫賣,賣完再付賬,每份報紙兩文錢,他們賣三文錢,這樣他們就能有一文錢的利潤。
賣多少賺多少,剩下賣不掉的,然後全統統送到報社來,可以說是穩賺不賠。
同樣,那上百個商鋪網點,他們也是按照這樣的方式經銷報紙,保證都有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