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鈴神色複雜地看向他,輕聲道:“我現在就有這種感覺,你可理解?”
誰知,林靜閒深以為然地點點頭,說道:“理解,你說的沒錯,書又不得罪人,要怪就只能怪看書的自己。”
花鈴頓時陷入無語。
……
蓮花鎮有座石拱橋,橋的名字叫“芙蕖”,是連同小鎮與外界的憑藉。
橋為什麼叫芙蕖橋是有原因的。
芙蕖就是蓮花的意思,自從陶者所作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絕世詩句後,許多文人騷客便對其獨有青睞,吟詩作曲。
諸如“灼若芙蕖出綠波”、“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芙蕖花上濛濛雨”,皆是對蓮花的褒愛。
橋下便是蓮花潭,是當年蓮花夫人命人鑿下,引水種蓮。
如今開得正嬌豔,往來之人莫不停下駐足觀望,看這亭亭淨植的蓮花,心情也是別樣的舒坦。
若是恰逢雨季,說不定會瞧見一些善男信女來此幽會。
男的女的都撐著一把油紙傘,尋找心中如意郎君和佳人。
當然也會有一些不懂憐香惜玉的莽撞之人,想要下潭摘取,亦或是偷偷取下蓮蓬去販賣。
不過這些人都會被過路人伸手攔下,畢竟很多人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都是明白的。
況且,心中歡喜,便要採擷,從來沒有這樣的道理。
如今恰逢年關前的廟會,芙蕖橋前人頭攢動,沿途十里長街,興遠坊旁攤位林立,出售工藝品、香裱、小吃等。
當林靜閒踏足芙蕖橋的一剎那,他愣神了。
從橋頭遠望鎮市,行人如潮,水洩不通。
這在蓮花鎮之前是不曾有過的事,就算從前廟會時人流擁擠,但也不曾像這般人擠人。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在鎮上竟然看到了修繕寺廟的和尚,像是從外地千里迢迢趕來,就為了在蓮花鎮蓋一座寺廟。
其中令他瞠目結舌的事情就是,有千尊佛像被送至新修繕的寺廟,沿途寶蓋幡幢,音樂百戲,諸般雜耍,非常熱鬧。
雖然這喧鬧場面令他有些苦不堪言,但多的還是疑惑。
明明年關之際就會有大劫降臨,這外鄉人為何獨獨要在此時修蓋廟宇殿堂。
就在他思索之際!
一位珠冠玉袍的白衣公子翩翩來到他的身旁,同樣看向鎮市景象,笑道:“是不是很意外?”
喜歡神秀天師請大家收藏:()神秀天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