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讓自己臨走之前再去演武場將武師將給他的武功過一遍。
此次一行全憑拳腳功夫。
林靜閒揉了揉痠痛的肩膀,心神疲憊。
昨日下午那場訓練實在過於煎熬。
武師仰雪峰在得知他要孤身一人外出遊歷後,非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授他兩部功法。
分別是身法馬踏飛燕、拳法形意拳。
一避險,一對敵。
馬踏飛燕是一種輕功,也是一種頗為玄妙的步伐。
練就爐火純青之時可如匹馬蹬燕而不落墜,劍雨傾瀉而不沾衣。
但時日甚短,林靜閒他也只是練就一二。
不過仰雪峰說他練就的這“一二”,用來這一行已是足夠了。
再說形意拳,又叫心意六合拳。
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
形意拳又分三個部分,分別是樁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
五行無非金、木、水、火、土五行,對應劈、崩、鑽、炮、橫五拳。
而十二形拳,顧名思義,是仿效十二種動物的動作特徵而創編的實戰技法。
分別為龍形、虎形、熊形、蛇形、駘形、猴形、馬形、雞形、燕形、鼉形、鷂形、鷹形。
林靜閒心意六合一竅不通,只是習得了五行拳中的崩拳——半步崩拳。
雖是僅僅習得這一拳,卻讓眼界甚高的仰雪峰刮目相看。
無他。
只因這半步崩拳是所有形意拳法中最克人克己的拳法,對使用者的樁功要求極大。
下盤若是不穩,便會丹氣倒流,橫衝五臟,謂之克己。
克人,則是殺傷力大!
半步崩從中盤胸腹處發出,其形短,其力猛,如崩箭穿心,如山崩地裂,故曰“崩拳”。
崩拳運用時是前手勾掛敵手,後手發力穿崩。
若是功力深厚,再加時機恰當、步伐迅速、經驗老到,故武林高手與之對壘往往不堪一擊。
瞬間即被崩拳擊中,力透胸背,心驚膽顫。
況且,林靜閒的馬踏飛燕若是與半步崩相輔,實力將會更上一層樓!
這半步崩拳倒是有許多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