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正東對潘啟貴是有感情的,這詩表明他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他想要是一大家人,鬧鬧的,享受天倫之樂。
可他沒有,他內是空虛的,只有獨影對月單。
這種境況是淒涼的,潘正東不忍心父這個樣,他能怎麼辦呢?
他將這事同母親說說,不只到她的感受如何?
又一想是父親離的,她回到父親身邊可能有困難。
要是我會不會到父親身邊?這是他要離我還回去這顏面何堪。
潘正東自己對自己發問,這事怎麼辦呢?如果父親這樣下去,一定會瘋掉。
潘啟貴又不同於其他人,若是一個鄉下老人,找一個女的伺候也就成了。
他的條件不是一個只會做飯,洗衣的機器,他要的有一定風情,又會說話,還要談的來。
他想了想,將這首詩發給母親高紅英,看看有什麼的反應。
高紅英看到了這首詩,這個老頭子,現在還寫起詩,讀了兩遍,心裡不舒服了,我就舒嗎?活該。
你孤獨就讓你孤獨去吧,現也沒有我的事。
可,潘啟貴寫這首詩,腦海裡全是高紅英的影子,當初她那種強烈,一顆火熱的心,濃濃的愛意全部將他包圍,那種感覺的好好好好。
他很清楚,高紅英在那幾年是很愛很愛他的,可是後來馬強在裡插了一腳後,心裡有活泛。
活泛最關鍵有馬強的兒子,也可是為兒子是攀龍附鳳。
高紅英以前就是這麼一個人,可是他要求高紅英做的,她也做到了,自己可落得不名不分,也是怪可憐的。
她要是回來也是可以的,必竟她在一起生活可那麼多年,比此都熟悉。
這樣在一起很自然,可是要他主動,潘啟貴可放不下這面子。其實,他在兩年前就有這想法,一直這樣不好說出來,只有偶爾聽兒子說起她的現狀也是不忍的。
潘啟貴最不想看到的是,高紅英同別的男人結婚。聽說高紅英有一個男人在追她,心裡就像堵著什麼東西。
整日整夜睡不,烏心煩燥的,潘啟貴也不明白,為什麼有這樣的反應。
他就知道他心中還有高紅英,雖然離了婚,在大腦深層和血液還存在著愛的。
事都很心的做了,還能複合嗎?
高紅英是不是也在等,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地點,合適的場合麼?
女人同男人是有區別的,女人是嫉妒的動物,其實,男人也有。
弗洛伊德還是為這一現象辯解:“嫉妒屬於動物本能,就像人們把悲傷看得很平常一樣。如果一個人的性格舉止中少了它,那麼就證明了這一結論,它被強烈壓抑著,而在無意識的心靈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
高紅英當初,就是怕王麗蘋得到潘啟貴,後來有了馬強,想脫身,做過一段傻逼的事,還好這事沒有成功。
高紅英是幸運的,可是事不是她想像的,這事王麗蘋一直在幕操縱,調查高紅英的事情,非得高紅英離開潘啟貴。
事情的發展正如王麗蘋所預料,可潘啟貴官癮發燒,沒有及時同高紅英離婚,又沒有認兒子。
潘啟貴想認兒子早一天晚一天沒有關係,可是這個副縣的位置可不能等了,再也沒有了。
正在這關鍵的當口,他選擇暫保留婚姻狀態,後來自己位置上去了,可愛沒有了。
其實,愛是不有消失的,只是有了轉移,這種傳移是潘啟貴給了王麗蘋空隙。
王麗蘋到了潘啟貴的愛是有問題的,是不按愛的發展行事的,他是愛自己比愛別人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