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帶領他們好好幹,比他們現在過得好,他們就會聽你的。”
“他們那麼野,多難組織。”
“這要動動腦筋。如分組,幾個人一組,分方位,一週一個輪換,對收回來的廢品要記工分,要做一個評估。抓住幾個組長,事情一理順了,就好做了。”
潘啟海一聽是這個理,貨多價格也就高些,再說自己也可成立收購站不是。
就是潘啟海這麼一個小小的想法都挺難實現,現因沒有堆放的地點。
他們開始拾的,了僅夠他們吃飯的錢,又不得不去買掉。哪裡還有貨存呢?
先同別的大收購站合作,最起碼的價格比現在的高百分之十,因你們的貨多,這家不要,還有那家呀,只要有錢賺,哪家公司不要貨呢。
他們這些小蘿蔔頭一定會同意的,弄清了渠道後,自己獨立,到那時也不靠他人了。
潘啟海可不是這麼想,他想的是一步到位,就是錢的問題,全靠撿破爛不現實。
堆放的場地都成了大問題。
就在這時候,樓房過熱,有大量的空房,開發商有些都走了,成片成片的大樓三十層,五十層的大廈都停工了,外框架都做好了。
這也許是給潘啟海這幫人的一個機會。
有存放的地點,而且是不花錢的,收購站就這麼不費吹火之力成了。
這些不上眼的破爛,眼瞅升值。眼著這些,破破爛爛,髒髒兮兮的東西,心裡特別的舒坦。
他們沒白沒黒的幹,他們將這些東西都分成了類,不能留的先賣掉,換飯吃,有時候他們也討飯,幾座大樓都被他們廢品給擠得滿滿的。
兩年後國家的經濟復甦,不少大老闆要來調他們的貨。有些貨一時出手就是錢,在這個時候,潘啟海頭腦冷靜,沒有將錢全部分出去。
大部分作為公共基金。
他們總的原則,是尊照個人的能力,比較合理分配製度。
存之的錢也是有股份的,初步按千元一股,他們的計劃是辦一個新型產業,名字叫“環保公司”。
天不隨人願,一連下了十多天的雨,還不見有好天氣。潘啟海他們的的廢品運不出去,這邊樓主催著要他們搬出去。
要動用幾十人上車也得六、七天才能運完。
潘啟海只得硬著頭皮去求人家,又是叩頭又是作輯的,人家女老闆就是不松這個口,一邊在向外組織人運貨,一邊求著女老闆,好拖延時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老闆看潘啟貴也是一表人才,她現在也還是在觀望期,也不是急於動手。
四十七、八的女老闆,與老公離了,這幾幢擱淺幾年爛樓這給了她,眼看著就要發了。
她詭異的看著潘啟海笑笑說:“我答應你六天,你必需給我做一件事。”
潘啟海說:“我做得到的一定做。”
胖得像豬樣的女老闆,一定是沒有好事,給她六天租錢,她也不要,她要的潘啟海也出不起。
潘啟海透過這件事,瞭解了自己,也知道了自身有一種病,當初真是對不起王麗蘋,那時還覺得是正常的夫妻生活,還以為是王麗蘋這樣的小女人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