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底層的人,沒有人過問你結婚沒結婚,就這樣糊著過,還省了一筆罰款,好幾千呢。
王麗蘋心病解除,精神狀態大不一樣,她要努力給孩子創造條件,培養好孩子。
王麗蘋的兒子小潘潘,家裡人都這麼叫他,她就給他取名盼盼,正好也是潘潘的諧聲,上了戶口應有大名,叫潘盼盼。
麗蘋有了盼盼,日子就有了盼頭。若沒有盼盼,王麗蘋不離這個家,也許被這家人趕出這個門了。
這一段時間,像是種了邪的潘啟海,整日整夜纏著王麗蘋,王麗蘋發脾氣都打發不走他,也不是新婚夫婦。
問他也不說,罵他就嘿嘿對你笑,他還真沒有法子。
按理說,三年之癢,七年之痛。應是情感出現危機的時期,這潘啟海不正常,一定是得了花痴病。
發狂要麗蘋,有時在茶山上也要,回家門都不關也要。
後來才知道是他媽說還要一個,給小盼盼做個伴。
麗蘋堅決反對:“養一個孩子要多大的成本?再要一個孩子你拿什麼養活?”
“不就是吃點飯嗎,以前人不都生上七八上十個嗎,不都養得好好的。”他媽說得輕鬆。就是養個小貓、小狗,也不是簡單的事,更何況這是人,人是需要培養的。
“小盼盼都不能同別人家孩子比,這裡許多家孩子都到縣城裡去讀書了。”王麗蘋轉了一個向說。
“讀書管在那裡讀,只要孩子成器,那裡都能成才。”
王麗蘋懶得回婆婆,回了她也不懂。古時,“孟母三遷”說得是什麼意思。
在家門口讀點書的孩子有幾家家境好的,沒辦法才將孩子放在鄉下的讀書,一個孩子揹著一個大書包,爬叉爬叉的,走上幾里小土路不說,好的老師憑招考考到縣城裡當老師了,留下的不是老的,要麼就是責任心不強,要麼是教學能力不夠。
王麗蘋心知肚明,擺在面前道理。
雖說鄉下老師工資並不比縣城裡的少多少,縣城的文如娛生活,暑假弄個什麼,錢自然少不了,並且也被人家看得起。
在鄉下老師這麼一比較,比城裡教師要矮一大截,教學裝置落後,自己也就對自己放任自流。
放學後不是打牌,就是種自己家自留地了,誰有心思一心撲在教幾個窮鬼的孩子身上。
王麗蘋說得再有理,沒有人聽她,媳婦成了孤家寡人。
“女人不生孩子,幹什麼用的。”婆婆的態度很豎決,王麗蘋也是孤掌難鳴。
“生一個可以,那叫潘啟海也要同他人一樣去砍樹,去判山。”王麗蘋退了一步,她也知道這個下去也不是個事。
一家人為一件事這個戧著。
“砍樹,他可能幹不了,從小身子就弱,判山,他有這個能力,可是沒有本錢。”
他母親將這事撇得乾乾淨淨。
王麗蘋想你當母親的都這樣說了,當兒媳的還能說什麼呢。好吧,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被王麗蘋用到這裡了。
生孩子是女人的事,我不願生,你能拿我有何辦法。
本章完結
喜歡情奔請大家收藏:()情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