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是大名鼎鼎的東方之珠,世界級的金融中心,銀行、財務公司、接受存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可以說是星羅棋佈。
單是銀行的分行、支行就有一千五百餘家。而香江總面積才為一千零一十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點五家銀行網點。
相比起來,內地總面積為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銀行網點數量為二十二萬八千七百家,平均每平方公里僅有零點零二家網點。
八零年代的香江,銀行網點密集度是一零年代內地的七十五倍。由此可見,香江的金融業有多麼發達。
一千五百家網點中,匯豊、渣打的分支佔到百分之三十五,不過存款數量卻佔到香江存款總數的一半,可謂是財雄勢大,信譽卓著,有口皆碑。
此次擠提事件,它們兩家受到的衝擊也最小。儘管渣打也被佳寧坑慘了,損失近十六億港幣,但市民還是相信它能挺過去,因此它家並未發生擠提事件。
至於匯豊,在這次風波中毫髮未損,因此民眾對它的信心,它在業內的地位,反而越發的高了,因禍得福。
一千五百餘家網點中,中資銀行網點佔到百分之十五。它的規模雖然僅次於匯豊、渣打,但是存款業務只佔香江存款總額的百分之十左右。
因為作風保守,運營謹慎,所以在業內的存在感並不強。此次因禍得福,同樣沒受什麼損失。
一千五百餘家網點中,外資銀行網點佔到百分之十。香江是世界級金融中心,影響力輻射東南亞,還是外資進入內地的跳板,因此這一座小城就有一百四十餘家外資銀行,在此設立分支機構,其中以美、日為最大頭。
它們的實力也相當雄厚,又有總行做支撐,所以這場風波並不會對它們造成太大影響。
一千五百餘家網點中,其餘的網點即是香江當地華資銀行所有。香江共有華資銀行二十三家,多是由當年的銀號改制而來,比如廖創興、恒生、明德,早年都是做銀號生意,專為華人服務。之後,它們才引入西洋的管理模式,改銀號為銀行。
華資銀行實力參差不齊,但大多都屬於中小銀行,實力弱小,背景孱弱,抗風險能力很差,一有風吹草動就很可能受衝擊。
香江歷史上多次發生銀行擠提事件,每一次都是華資銀行倒黴。
比如在六零年代的銀行擠提風潮中,之前提過的廖創興、明德兩家銀行破產;恒生銀行雖未破產,但過半股份被匯豊拿下,從此成為匯豊控股公司,失去華資銀行資格。
此次因為捲入佳寧造假一案,香江眾家華資銀行再度面臨擠提風潮,形勢岌岌可危。如果應對不力,此次風潮,很可能將華資銀行團滅。
而香江存款之中,有近三成是在華資銀行,一旦華資銀行真的垮掉,不僅上百萬人的畢生儲蓄化為烏有,而且還將對香江商界造成極其嚴重的衝擊。
因為銀行除提供存款服務之外,還提供貸款、投資、匯兌等服務。一旦銀行垮掉,商界缺乏融資渠道,就很可能導致大批企業倒閉,工廠停工,工人失業……整個香江都會陷入混亂之境。
因此形勢危殆,危如累卵!
受此影響,香江股市一開盤就是暴跌,金融股、地產股領先下跌,其他區塊受其拖累,同樣跌跌不休。
股民們對股市幾乎完全喪失信心,全都瘋狂拋售意圖逃離,新一輪的股災已經成型!
……
“葉先生,今天咱們又賺翻了。”羅康睿舉杯向葉勁笑道。
現在他們兩人就在遊艇上,一邊海釣,一邊飲酒,一邊透過海事電話,遙控股票經紀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