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沺到了之後,葉勁隨即開拍練功的戲份。
香江的功夫電影,之前很少拍練功的場面。
那些主角通常都是一出場,就已經身懷絕世武功了。
哪怕是是不懂武功的菜鳥,也是在擺弄幾下姿勢後,就馬上修成了絕世神功。
比如《獨臂刀》中方剛學會獨臂刀法,前後也就用了幾秒鐘時間而已。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以往的功夫片節奏都非常快,基本上是三分鐘一小打,五分鐘一大打,唯恐觀眾感覺無聊。
而練功場面是非常枯燥的,容易讓觀眾產生厭倦,因此功夫片對練功的過程,往往避之不談或一筆帶過,儘量將其簡化。
前世,直到七六年,蕭氏影業推出的《少林寺》,重點拍攝了少林武僧練功的場景,令觀眾大開眼界,並獲得了一百多萬港幣票房,才由此開了先河。
因此現階段,香江的武指還不知道該怎麼設計練功場面。
“這要怎麼拍才能不枯燥呢?”袁禾平十分苦惱的道。
真實的練功場景是非常枯燥、無聊的。好像洪金寶、成龍當年在於佔沅門下學徒,每天就是練功、壓腿、喊嗓子,從早練到晚。
單是雙手倒立,就要倒立一個鐘頭。下來之後,眼睛都是腫的。因為倒立時,鮮血倒流,眼睛會充血。
這樣的場景拍出來,實在是很無聊,根本不可能吸引人。
“八哥,我倒有點想法。”葉勁笑道,隨即將功夫片中常見的幾種練功方法講了一遍。
比如電影《少林三十六房》中,雙臂當扁擔挑水;《少林寺》中雙腳綁鉛塊跳沙坑;《蛇形刁手》中五指禪;《林世榮》中的五碗馬步等等。
聽了葉勁的建議之後,袁禾平頓時眼睛一亮。
“哎,對啊!”他雙手一拍,茅塞頓開。
之前,功夫片不拍練功場面,是因為練功場面太枯燥單調。扎馬步、舉石鎖、拿大頂、一字馬等,這些實在是太平常了,怎麼能夠吸引人呢。
但是如果讓練功場面出新、出奇,拍得花樣百出,驚險刺激,好像耍雜技、變戲法一樣,那就趣味盎然,引人入勝了。
“好,阿勁,你真是聰明!”袁禾平笑著稱讚道。
“多謝八哥誇獎。”葉勁點了點頭。
……
接下來幾天,袁禾平根據葉勁的建議,加上自己的苦思,再結合故事劇情,終於設計出了幾種練功的方法。
比如靈蛇取蛋法,在空地上豎起一排竹竿,將雞蛋擺在竹竿上,然後讓葉勁施展【蛇形拳】去取,不得損傷雞蛋;
比如負重俯臥撐,讓他老爸袁小沺坐在葉勁身上,然後讓他雙手雙腿架在雙槓上,純用腰力做俯臥撐;
比如水碗出拳法,在手上放上一碗水,然後雙手交叉出擊,碗不會掉在地上,碗中的水也不會溢位……
這幾種練功方法既新鮮又有趣,看得劇組眾人都拍手叫好。
“大眼,好樣的!”吳思源豎起大拇指稱讚道。
“都是多虧阿勁的提醒。”袁禾平擺擺手,謙遜的道,“年輕人中,他真算能幹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