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年來,三界最驚天動地的大戰,就這麼莫名其妙開始了。
兩大絕世高手於崑崙之巔的決戰,如何不令全天下人側目?
大雷音寺,靜坐冥思的三世諸佛;
龜縮在瑤池,暗自慶幸的王母娘娘;
兜率宮裡,肅穆長立遠眺的四大真人;
西牛賀洲方寸山上,半合雙眼的菩提老祖;
長安金鑾殿上,面沉似水的大周神皇和成周妖君;
立於五莊觀人參果樹上,拈鬚沉思的地仙之祖鎮元子;
……
哪怕是三島十洲上不願問世事的東華帝君,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關注這場足以改變三界局勢的大戰。
興奮的、猶疑的、躊躇的、畏懼的、好奇的、焦躁的,各人有各自的心思,有著將自己的視線投向崑崙之巔的不同理由。
然而,眾仙佛修為或高或低,所長各有千秋,在此時卻碰到了同一種情況——沒有一個人能看清崑崙之巔內裡真切的情形。
哪怕如來佛祖開了能看破六耳獼猴的慧眼也不行。
因為普化天尊和少真道君,僅僅憑藉兩人戰意高漲而逸散的威勢,就遮蔽了所有窺視。
早在最初兩人對峙之時,整個人間界的雲氣像失控了一樣,從北俱蘆洲、從南瞻部洲、從西牛賀洲、從東勝神洲,從四面八方瘋狂湧向崑崙山巔。
無數雲氣裹挾著天地靈氣朝著崑崙山匯聚,卻怎麼都填不滿這個無底洞——這人間第一仙山竟然在瘋狂地抽取三界的天地靈氣!
普化與少真的雖然還沒動手,但早已各自蓄勢。他們默默地觀察著對手,同時調整自身狀態,每一絲神情,每一瞬動作,每一個變化都不會放過。
兩人都達到了意到法到的境界,對峙之時威勢沛然,相互激盪之間,形成了一串串清晰可辨的氣流。這些氣流席捲了此地雲氣,將此時的崑崙山巔整個包裹住,好似萬丈高峰上插上了一顆雪白雲球。
遠遠望去,那氣流在雲球表面蠕動,讓雲球彷彿有了生命。
這無數聖老仙佛的目光,明明是足以凝成實質、滅殺萬物的凌厲神光,卻始終無法突破兩大高手的氣場,連兩人之前相互試探的模糊場景都不能得見分毫!
“萬歲,臣無能,內裡情況著實看不明聽不清)。”
凌霄寶殿上,千里眼和順風耳正惶恐拜地,向玉帝回命。
他們既慚愧又不安,更是心驚於他們引以為傲的神通,竟然無法看出崑崙山上兩位大能者一絲一毫的蹤跡。
普化與少真大戰,早就驚動了玉皇大帝駕座大羅天靈霄寶殿,聚集眾仙卿候命,此外玉帝更是大開南天門,令千里眼和順風耳觀聽崑崙山處。
“眼觀四地,耳聽八方”,並非徒有虛名,天底下的事情,要想瞞過千里眼和順風耳的“刻意”探查,可謂是十分艱難。
沒想到千里眼和順風耳一同出馬,也不能突破普化天尊和少真道君的封鎖。
自太白金星和四大天師以下的天宮眾仙家,見千里眼和順風耳無功而返,都徹底明白了崑崙山上那兩位,是玩真的了。
不少人暗自嘆息,為什麼他們不能“以和為貴”?不能安享榮華?
他們不累嗎?
這麼喜歡使勁折騰,去幫精衛填海啊!
為什麼偏偏要攪亂三界安寧?!
他們自始至終都想不明白。
而玉皇大帝,似乎早知有此結果,只是無奈地閉上了眼睛,略微擺擺手,示意千里眼和順風耳退下。
“唉……”
玉帝端坐於寶座上,心裡一聲嘆息流轉,玉皇大帝一眼望出正門,看著擺放在凌霄寶殿之前的九葉靈芝草,不禁有些許悔恨自己,怎麼會昏了頭,強命普化天尊出手攔截少真,以至於鬧出如此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