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的唐安城煙雨樓中的一群凡人便是在討論這件事。
天字一號雅閣。
即為天字,又為一號,便代表能在這裡吃飯議事的人身份都不會低。
此時,這座最大的雅閣內是人滿為患。
放眼望去,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男人、女人、幾乎都到齊了,再看他們的衣裝打扮,好傢伙,無一不是穿金戴銀,華貴不說,更能看出許多人自帶上位者氣質。
在這間雅閣之外的一層大廳更是誇張。
人頭湧動就像是一窩螞蟻,而這些人的身份明顯不高,衣裝也都頗為樸素,甚至狼狽,不難看出,這其中有許多年輕文士並非本地人。
而半日前的煙雨樓內眾人所談事宜竟是打算直接找唐王聯名啟奏徹底更改招賢細則,望唐王下令,讓他們這些凡人也能夠,哪怕擁有一個去和那些修真者競爭的機會。
結果......
卻是沒有結果。
所以,他們今日便又聚於此地,商討這事兒究竟該如何如何。
結果......
還是沒有結果。
唐王的面不好見,但這些人中卻存在宮中臣子,就連唐王都親口拒絕了這些文士的聯名啟奏,甚至拒絕地很乾脆。
所以,哪怕眾人有志向、有抱負、有一腔熱血。
那又如何?
最終,這些人也只能不歡而散。
有人激切暗罵,若有來世,打死也不會再讀什麼狗屁的書,下地種種田,山上放放牛羊,豈不清閒快哉?
枉讀聖賢書朝朝暮暮,春去冬來含辛茹苦。
最終竟是這麼個結果。
罷了,打道回府,收拾收拾,學習前輩們的優良作風,投奔其他大洲國土,屆時,施展抱負才華也不算晚。
......
......
這件事引起的風波可不小。
唐王立國後的這一政策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
大皇子唐元便是後者。
見煙雨樓內的那些文人墨客漸漸離去,坐在角落裡的唐元一個人喝著悶酒,臉上盡是苦澀笑意。
“凡人又如何?修真者又如何?”
“明知修士只求仙道,眼見賢士凋零你卻獨斷獨行頑固不化。”
“我知你是為了唐國百姓,但久而久之如此下去,你又如何延續唐國氣運,你能保證終有一日不會被崛起他國取而代之?”
唐元絲毫不加以隱晦,一邊往嘴裡灌酒,一邊大聲嚷嚷,生怕他的話傳不到唐王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