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韓信每日處理一下政務,偶爾蔡琰來皇宮做客,就陪著兩個小丫頭玩耍一下。
不幾次,不知是否是因為有人皇技能的加成,他很快就和小丫頭建立了好感。
另一邊,各部尚書就位,也忙著搭建組織班底,有了推薦人選之後,就報備韓信批准。
三天後,糜竺拿著錢模製造出來的銀票給韓信過目,得了批准後,戶部官員就四散而去,開始在各郡縣內建設銀行。
禮部尚書蔡邕也天天入宮和韓信商討科舉的制度。
而大乾科舉新制度,這種新穎的選拔人才的方式,隨著時間流逝,逐漸往大乾各地擴散開來。
那些無權無勢又自認有才的寒門人士,紛紛奔走相告,大讚大乾此舉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同時也不忘在任何場合讚美韓信幾句。
而既得利益階層世家對此的反應不一,觀望的觀望,膽大的想聯合其他人提出反對,最後卻發現無人支援,只能捏鼻子認了。
認清現實的他們,比普通大眾還是反應迅速,紛紛打聽起科舉的科目,然後讓自家子弟參加科考,爭取在大家還未熟悉此政策,又是王朝缺人才,放開口子的時候,儘量趕上這趟末班車。
潁川,陳府。
陳家書房裡,陳紀和陳群父子正在就新的科舉制度展開商討。
“文長吾兒,為父好生後悔當日阻止你依附韓信而去,如今荀氏雙子,一為吏部尚書,一為軍師祭酒,我兒之才不下二人,卻因為父之因,如今還是一白身,是為父之過啊。”
陳紀是真的後悔,當日韓信來潁川招賢納士,他因為不看好大乾的前途,還阻止了想投靠韓信的陳群。
如今短短兩年間,大乾就一鼎宇內,實在是讓他後悔得心疼不已。
“父親不必如此,也怪孩兒當時心智不堅所至。”
要說陳群后悔嗎,他確實是後悔的。
可是當初的韓信剛發跡,而大漢王朝虎威尤在,大軍屯兵虎牢,且他一項長於治政,短於軍略。
對大乾的前景看的如同一團迷霧,加上家族中人反對,也就放下了投靠韓信的意思。
如今不說是他,連同那些當日給韓信冷臉的同窗,見面時他們嘴上不說,不過一旦聊起郭嘉等人,哪個不是羨慕連連。
“那吾兒今後有何打算?是舉孝廉還是憑科考晉升?”兩人都沒說硬梗著死不為大乾效力的話。
一來,那不是世家的生存之道,如果現在是諸侯爭霸的時候,他們還可選擇其他明主投效,可是如今大乾已經一統寰宇。
是的,他們也經過了傳送門,這一點韓信倒沒有區別對待,凡是大乾子民都可以享受一次這樣的福利,不管是貧民還是世家。
不過讓他們去投靠其他位面的人,也是從來沒有想過的,如今家族中想的就是如何彌補以前的過錯,早早加入大乾這個冉冉向上的團體,以求今後有機會長生不老。